197/365給寶貝的第91封信:《道德經》第72章: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親愛的寶貝:

前幾天一個同學問我:“老師,我是一個很懶散的人,上了研究生之後也想努力學習,可是總是沒有動力,我該怎麼辦”?

以下是我的部分回答:

1.你不是懶散的人。從你考研的二戰勝利,就可以看出,一年多的時間裏嚴格執行學習計劃,直到達成目標,這肯定不是懶散的人做到的。

2.無法改變是不想改變。按照能量最低原理,一個人如果不能確定的知道自己現狀有什麼壞處或是改變之後有什麼明顯好處,他一定不會花費能量去改變。

3.自己騙不了自己。一個人只有堅信目標有意義,纔會有所行動。否則就算是嘴上說這件事很重要,但是身體就算不配合。比如,所有的學生都“知道”學習很重要,但是有的學生就是隻投入很少的時間學習。是因爲他們內心深處並不真的相信:學習能帶來美好未來。農民只有相信秋天有收穫,纔會在春天播下種子。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①,則大威至②。無狎③其所居,無厭④其所生。夫唯不厭⑤,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⑥,自愛不自貴⑦。故去彼取此⑧。

[譯文]

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壓時,那麼,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謀生的道路。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纔不厭惡統治者。因此,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所以要捨棄後者(自見、自貴)而保持前者(自知、自愛)。

[註釋]

1、民不畏威:威,指統治者的鎮壓和威懾。此句意爲,百姓們不畏懼統治者的高壓政策。

2、大威至:這個威是指人民的反抗鬥爭。

3、無狎:狎通狹,意爲壓迫、逼迫。無狎,即不要逼迫的意思。

4、無厭:厭指壓迫、阻塞的意思。

5、不厭:這個厭指人民對統治者的厭惡、反抗鬥爭。

6、不自見:不自我表現,不自我顯示。

7、自愛不自貴:指聖人但求自愛而不求自顯高貴。

8、去彼取此:指捨去“自見”、“自貴”,而取“自知”、“自愛”。

[珍珠注]

1.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什麼時候老百姓不害怕權威了,天下大亂就要來了。

一個人無所畏懼的時候,就是可以做出大事的時候。

人唯一的侷限就是自己信念的侷限。我上研究生的時候,一年發了三篇文章。那時候從來沒想過這事難不難,只知道自己必須要發了文章才能畢業。

後來參加工作後,有段時間不想寫了,就覺得這事兒太難了,難的做不到。

人的潛能通常連自己都不瞭解,當你目標是把事情做到、完成的時候,不去考慮“要不要做?該不該做?”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的時候,干擾就自動少了很多。

2.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聖人能自知,非常了不起。如此了不起的人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了不起,就是更了不起的事了。

能接納自己,愛惜自己,把自己當做重要的人,與自己和諧相處,非常了不起。

但是聖人並不要求別人像自己那樣愛惜自己,不認爲自己比別人更高貴,這就更加了不起。

自知、自愛,是聖人的處世之道。

親愛的寶貝,祝你自知、自愛。

珍珠

2020.12.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