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59·羌笛何须怨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


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59

·羌笛何须怨杨柳



闲听音乐。听云朵演唱《羌笛》,想起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以黄河远眺入手,描绘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象,尤以羌笛为引,流泄出一股哀怨、悲壮的慷慨之气。

音乐与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许多诗人都曾在音乐中汲取力量与灵感,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原始音乐和诗歌也几乎是结伴而生、不分彼此的。可以说,是音乐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的翅膀。又是诗歌,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力。

羌笛响起,如泣如诉,动人心魄,仿佛穿越历史,把人们带到了另一个时空。羌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竖吹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吹奏时双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流行于四川北部阿坝州羌族聚居地,是羌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音乐元素,是一个民族流淌在血脉里的魂魄,历经数千年的风霜雪雨而始终不折不挠。

多年前我曾经到四川阿坝州茂县的羌寨采风,羌族人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他们神灵般信仰的白石、碉楼、火塘、咂酒、民歌、莎朗舞,更触动我的,就是羌笛。羌笛是六声阶的双管竖笛,演奏时多为独奏,曲调自由,其音层互垫,双音叠韵,悠扬婉转,表达出的意境苍凉、悲怆,犹如远古先民的呐喊,裹挟着一个民族的情义,令人热血沸腾。

或许,音乐即是人类灵魂的归宿,羌笛因此承载了一个民族太多的苦难。梦回大唐,羌笛是边塞上最常见的乐器,也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其出身总与边塞将士、异族风霜相关。而那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仿佛让我看到了残阳如血的大漠边关,狼烟之中缓缓吹起的一首哀怨的长曲。

某些往事,落在过去,飘向未来,掉进眼里就流出泪来。羌笛吹罢,长河落日依旧圆。那是民族的根脉在呐喊,是古老的羌族在起舞,更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生气、灵魂、风骨、情感和精神,在律动。在激荡。音乐高潮之后,又过了许久,我的内心才渐渐平复下来。就好像当我们追寻了一生之后,最后得以释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