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四)

“小子,你的詩才誠然不錯,但好好地爲何偏要吟誦這首?”皇上面露出平日鮮有的憂色。

“陛下,您有所不知,匈奴已經接連拿下了兩個隴西重鎮,邊關軍民死傷過千,兩位將軍已經殉國了啊。”

“可惡,匈奴不顧年前簽訂的和約,擅自侵犯我天朝邊關,必當血債血償!”前文已經提到過,皇上平生只有三個心願,而今邊境卻有外敵來犯,怎麼了得!

那位老將聽從皇上旨意,快馬揚鞭,率領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湧入邊境,與匈奴對峙。可誰曾想到,匈奴早已在四周設伏,一等他們前來,立刻將其一網打盡,再次大敗。雖然軍隊只剩兩萬多人,但老將軍誓死不降,堅守人在旗在的兵家信仰,他的副將顯然不是這樣的人,比起所謂信仰,看重的更是實際利益,夜裏闖進老將主營,毫不費力地取下了他的人頭。自此,全軍倒戈,朝廷的精銳全部業已喪失,再說匈奴本就強悍,朝廷已經再無招架之力了。

正當皇上和一衆老臣愁眉不展時,使者忽然將一封匈奴的來信呈到皇上面前。只見上面寫着:“遣使到此,共商議和之法。”皇上也不知匈奴葫蘆裏買的什麼藥,一向野蠻無理的匈奴,這次怎麼偏要主張商議一番呢?平日裏無所不知的大臣也都沉默起來了。

“陛下,微臣對匈奴的風土人情瞭解頗多,讓我去吧。”“我願隨我家主人一同前往。”皇上爽快地答應了,並且對他們頗有信心。

單于帳中只有單于一人,書童祕密來訪,把一個木盒進獻給了單于。裏面究竟藏着什麼東西呢?兩幅筆致精良的圖畫,並且都與後來將要發生的故事相關。除了向單于進獻這兩幅圖畫,還囑託單于按照他所說的去做,並告誡單于一定不要把此事泄露出去,否則結果對兩方都不利。

第二天清晨,張學士面見單于,單于莫名其妙地對他表示了一番謝意,並把一隻包裝嚴密的圓筒遞給了他,說道:“張先生,裏面是我們西域最上等的珍珠,之所以要把它送給先生,一是爲了報答先生遠道而來與我匈奴結盟之誼,二是想以此博取先生的文章一篇,作爲我們兩國交好的見證。”張公子對真正的事實還不知情,只是感覺單于客氣得有些過了頭,沒怎麼多想,便把一篇對仗工整、音韻絕佳的駢文寫好了,文章裏毫不吝嗇詞彙地對匈奴好好讚美了一番,讓人不禁懷疑兩國的終戰之時似乎就在目前。單于看過之後大喜,當即命手下善書之人把這篇駢文重抄了一遍,摺好裝進信盒裏,遞到了張公子的手上,“請先生把這份手抄之作交給貴國皇帝,以表雙方交好之衷心”。從這刻起,張學士似乎察覺到此事另有蹊蹺。張學士騎在馬上,一路上想啊想,但始終搞不懂單于何以要用珍珠來換取自己的一篇文章。爲了不引人耳目,他未曾打開過那個圓筒。直到回到相府,他發現書童沒有跟着自己進來,而是朝皇上的殿裏走去。他已有所察覺,事情一定跟平日裏神經兮兮的書童有關,趁着家人僕人都不在場,他立即拆開圓筒,發現裏面沒有珍珠,有的卻是一封信!他心急如焚地打開一讀,上面竟然透露出自己要與匈奴暗中勾結、出賣朝廷軍國機要的信息!這一定是書童與單于共同設計的死局,要把自己誣陷爲一個叛國投敵的罪犯!事已至此,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只得先抱着必死的覺悟,拼盡全力地逃到天涯海角、並且從而隱姓埋名了。果然,就在他剛剛離開後的半個時辰裏,書童馬上就帶着十幾個禁衛軍前來追捕他,搜遍了房間,發現沒人,那就不必那麼刻意計較了。把通緝令下發到全國各地,傳達好皇上的旨意就是了,畢竟自己的目標已經達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