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二十

第七课 嵇康

嵇康的诗,主要以气与风神取胜。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反对司马氏态度最坚决的一个人。

嵇康的诗并不乏对读者的感发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来自他俊切直率的气势,有时来自他自得其乐的风神。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作者]

嵇康 (魏晋)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前两句强调环境的美好:人休息在美丽的草地上,马也休息在美丽的山脚边。在那平坦的高地上,石弹投出去像流星一样在天空划出一个弧形;在长长的河岸边,你可以任意向水中垂下你的钓丝。作者享受的是钓鱼和打鸟的那种自得的乐趣。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挥字,弹琴最讲究指法,所以一般都说弹琴或者抚琴,这弹和抚两个字里都包含了一种用心用意的姿态。而嵇康却是手挥五弦——毫不经意的在琴弦上信手挥洒。

这个挥字的好处,一方面当然是突出了技艺的纯熟与高超,另一方面则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神韵。

他用目光追随那越飞越远的归鸿,一直看着它们没入天边。

当李白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时候他说什么?他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他要与那无情的明月结成好朋友,他说他所期待的在天上而不在人间。

当辛稼轩为国家收复失地的理想遭到打击的时候他说什么?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只有青山才可以成为我的知己,我喜欢它,想来它也一定喜欢我。

为什么他们都这样说?因为这里边有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他来自中国道家,对自然的崇尚,也包含中国儒家退则独善其身的修养。

诗人目送归鸿没入天际,他的心也随之产生了一种与大自然相通的超悟,这种超悟本来是难以言传的,可是当他的目光和精神都集中于天边鸿雁时,手底下就不知不觉的在琴弦中抚出了这番境界。

这两句真正的好处在于它达到了一种“有诸中而无待于外”的精神境界,有的人一辈子总是向外追求的,尽管得到了名誉地位或财富,可是他的心中却没有一点儿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有的人则不是这样,他内心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外界尽管有得有失,有喜有悲,他却能超脱世俗之见,能够用一种最自然,最潇洒,最没有虚伪造作的态度,去面对外部的世界,这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之后的产物,对历代的读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俯仰自得的俯与仰,是一个对举,俯是低头,仰是擡头,这一俯一仰就概括了任何环境和举动。虽然说我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无论是做任何举动,都是悠游自得的。因为我的心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局限于世俗中那一点点的人我利害关系的技巧,而在于自由的驰聘,于天地自然的大道之中,天地精神,互相往来。

言语是用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理解了,言语也就无关紧要了,嵇康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得意而忘言,那么嵇康所得到的“意”是什么?他说,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

他是要说我相信我对大自然和人生中那些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已经有所领悟,而且我也不是不肯把我所领悟到的思想说出来,但我能够说清楚吗?就算我能够说清楚,听的人并不理解我,他们能听得明白吗?(⊙o⊙)!

小记:

嵇康是一个坦荡荡生活在天地之间的男子汉!他潇洒,他自傲,他有自己的世界。

对于看不顺眼的事情,他宁可选择死亡也不妥协。没有阮籍那样的纠结与痛苦。这样的人令人感到敬佩。

对于朋友,他所想要的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情感。你懂我,我懂你的那种默契,一个眼神,就知道彼此心里所想的东西。对于不懂的自己人,他要么懒得多说,要么就还讽刺别人几句。

诗中尽是孤独之意。一个人看天上的归鸿,一个人弹着没有人听得懂的《广陵散》,世上既没有知音,归去又有何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

不向世俗妥协,不愿意委屈自己活在这个看不顺眼的人世间,潇潇洒洒地走向人的最终归宿,也不是一件具有美感的事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