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讀史】家訓的力量之29——古詩中的父愛

古人講,嚴父慈母。在孩子們的眼中,父親總是嚴厲的、苛責的,母親多是慈祥的、溫暖的。長大以後,我們漸漸懂得,父愛與母愛的基點都是愛,只是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給孩子成長中的幫助也不同。

夜讀古詩,讀到幾位大詩人寫給孩子的詩,真心感動。

唐朝偉大的詩人杜甫有一首寫給幼子宗武的詩《宗武生日》。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凋瘵延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涓就徐傾。”

在給孩子過生日的筵席上,杜甫出口成章:孩子,你是何時出生的呢?我記得是重陽節那天。自從我寫給你的詩廣爲流傳,我們父子一起出名了。詩歌創作是我的專長,以此分享父子之情也是首選。我希望你能用功讀書,熟知《文選》,明悟事理,不一定非得學老萊子那樣綵衣娛親。即使我現在身體有恙,仍然要爲你開一場生日Party,身體弱,坐不住,那我就斜靠着。舉起杯,喝一小口,借這杯生日的美酒爲你祝福。

老父幼子,舔犢之情,漾出詩外,感人至深。

再讀北宋文學大家蘇軾的《洗兒詩》。蘇東坡因“烏臺詩案”,一生仕途不順,生活坎坷。被貶黃州時,侍妾朝雲爲他生下一個兒子,高興之餘,他從自己的遭遇中總結反思,痛定思痛,寫下了這首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東坡說,誰生孩子不是希望孩子聰明伶俐呢,可我卻被所謂的聰明耽誤了一生。我寧願這個孩子笨一點、慢一些,只要無災無難,官至公卿就好。這位當爹的淨講大實話,希望孩子成長過程要平平安安,順順利利,追求目標卻是高官得做,駿馬得騎。這不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聲嘛。當然,他也有可能是在不動聲色地隱喻當朝那些高官多是“愚且魯”的笨蛋呢。

更有意思的是,明末清初的詩壇盟主錢謙益,姑不論他迎娶名妓柳如是的非議四起,也不說他剃髮降清的道德問題,只說他讀到蘇東坡的《洗兒詩》後,寫了一首《反東坡洗兒詩》。

“東坡養子怕聰明,我爲癡呆誤一生。但願生兒狷且巧,鑽天驀地到公卿。”

這位做過明清兩朝禮部侍郎的錢謙益,自言“癡呆”,其行爲可真不“癡呆”啊,因“水太冷”,無法投水殉國,因“頭皮癢”,直接剃髮降清,簡直就是一個故事精。這位老兄更是直言,生兒子要狷狂、取巧,他事勿論,只求做得大官。呵呵……

讀南宋文學家、愛國詩人陸游寫給孩子的詩,其中有兩首詩在我年少時就留有深刻的印象。

一首《冬夜讀書示子聿》詩,是陸游督促、引導孩子學習的。他教育孩子讀書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知行合一,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還有一首《示兒》詩,是這位愛國詩人在“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之下,和命運抗爭一生的最後的吶喊,是訣別,是遺囑,有痛楚,有遺憾,可謂“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古詩中,也有那些生活氣息濃厚的、非常接地氣的。譬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就有一篇《責子》詩,雖說有點絮絮叨叨,但把當爹的拿幾個熊孩子一點轍沒有,只能借酒澆愁、自解心寬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頗爲搞笑。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詩中說,我已經老嘍,兩鬢斑白,肌膚鬆弛。可家裏的五個熊孩子,卻沒一個愛學習。老大超級懶,老二不讀書,老三老四不識數,老疙瘩就知道喫。唉,這就是命運啊,只好知命認命,得過且過,我還是沒事兒喝上兩杯吧,別跟着操那閒心了。五柳先生這爹當的,是無奈,是灑脫,還是恨鐵不成鋼呢?

父愛如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