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雪的日子不迷惑

这雪说来就真的来了!

寂静的夜,听不见簌簌雪音,却在辗转中感觉到冷气拼命钻进窗子,用力侵袭周遭的暖。没有风起,但有雪落。

于睡与不睡之间,努力选择睡,却总是在醒醒睡睡中游弋。盘剥在心底的问,一次次响起,从一个困顿滑入另一个困顿。不想,不必想,不能想,渐次的劝慰似乎只能让这些细碎的思考愈加清晰、沉迷又无可捉摸……

一张清单,一条红线,看似是对教育的牵制、对教师的约束,但其实看开去亦是对教师的关爱与保护。界限总是可量可测的,它会敦促你在有限的范围内做最合情的动作。身为党的教育人,毫无疑问,对国家的规定当然坚决服从和执行。

可实际上,长久以来自己给自己加的担子被拿下,为何觉得如此沉重?从此不必过分挂念学生、不必过分惦记哪些孩子当堂的知识没有学懂、不必过分纠结谁的作业没交、谁的思考需要重来,不必计较书写的工整性和作业与答案之间的严丝合缝……因为,你有时间的时候,孩子没有时间;你想批教辅作业的时候,教辅作业上还是一片空白;你想批改孩子独立思考的结果,却发现很多答案根本找不到漏点;你想给那几个讲了几遍也没听懂的孩子再唠叨一下,却发现只能等到明天……对于主科教师来说,如此除了上课和轮得上的辅导,似乎已然被从教学中剥离了出去,有更多的时间研读教材、备备课、完成各种材料,也算卸下了负荷。

思忖良久,这隐隐的担忧在于——

其一,40分钟能把知识讲透,能把知识用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道理我们懂。加大课标和教材研读,结合生活厘清知识的生长脉络,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设计梯度和层次性练习,在许多教育大师的课堂上我们被其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提问、精彩的生成性追问和点拨、精到巧妙地引领深入探索的方式所倾倒,然而当我们这些观者和学生共同为之沉醉时,时间的指针常常已然滑过了40奔向50。又,在如此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课堂上,我们看得见立体思维建构的有痕与深彻,看得见数学思想渗透和数学素养拓展的绝伦,但踏踏实实的落笔练习和多向运用整体训练的镜头似乎寥寥可数。绝对尊重和敬仰大咖们对课标、教材和课堂等诸多教育思想高端又接地气地诠释和引领,我们普通教师尚且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和深度,所以才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去弥补。我们的学生未经拣择,普通的家庭里生活,普通的境遇里成长。所以,两相结合,回归常态的学习,扎实的讲和练,同步的手口协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才可以说真正掌握了,否则我们只能培养出头脑聪慧、口若悬河的行动的矮子。

其二,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40分钟,给学习力弱的孩子多少充分成长的机会?当我们为之放慢节奏的时候,怎么能保证按进度完成课时教学内容?如果不顾及他们,又怎么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到达要求的及格线?本心里是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但如何守得初心不改,恐怕此后的挑战愈加困难。我们正视孩子有不同,也接受小部分孩子的反应慢,即使内心焦急也耐心等待这部分孩子在慢几步多帮扶的因材施教中获得提升。可这不是仅凭课上多几次提问、多几分关注就能解决的事儿,也不是空口说句“静待花开”就能实现的事儿。尤记得这学期的分数与除法一课,尽管之前在分饼一课时,看图写假分数和带分数做了强调,也强化了自己画图表示一个假分数并写出带分数,尽管当堂讲课放慢了速度,有坡度地推进,尽管对比过程分析、多样化理解,但真的就有那么七八个孩子,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直到铃声响起也弄不明白,混做一团。趁着第二个打饭的间隙,给这几个孩子叫到讲台前,又细细讲了一遍带分数化假分数,并做了小练习,又做了小测试以粘贴做鼓励。吃过饭,再把这几个叫来,把讲过的复习一遍,然后讲了假分数化带分数,对比加深理解,进行了小练小测,最后比赛激励将两个内容进行了综测,过关了。可是,这么就认为他们真的会了吗?放学后,再一一检测、辅导一遍,而后联系家长反馈了情况请家长多关注,第二天早自习,趁着辅导未开始,又一一出题检测一次,到此这些宝儿们才最终熟练掌握,身为老师的心在这个知识上才得以安下心来。

一个在学习上屡屡碰壁的孩子,如果他颇具特长,在舞台上或赛场上能大放异彩、闪耀光芒,我们必然用心守护他个性的张扬;他处处平常又当如何,且由着他在学习上遇挫再挫?那些确实需要40分钟以外格外帮助的弱势群体,我们怎么才能帮上?机会从哪里找?时间从哪里来?思来想去、苦苦无解。

其三,课程标准、质量评价标准,作为教师上课与辅导的标杆,具化为教学与学习目标的导引,从学习活动设计和解决策略的选择要凸显、要落实、要深化。按照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其实在大多数孩子,在学期结束基本都能完成。标准的底线,本就是大多数孩子可以完成并允许小部分有瑕疵,否则便成了自己折腾自己,毕竟未来他们的路通向四方。

面对标准,其实现实中的矛盾有四:一是,这许多年来一直推行的教辅材料能力培养的题目设计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超标、是否存在偏题怪题,谁曾检视过?市面上大肆发行的各种级别的练习册、试卷,又有谁来监督和把过关?二是,各级主管部门在评价学校教学质量或者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成效时,是否一直严格按照《质量评价标准》的标准来编制试题?三是,在标准框架下如何进行思维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变式练习思维灵活性训练在规定课堂时间、规定作业时间的镜框中如何能实现?如果不练,怎么应对初中高中的接种而来的博弈?习惯重要,思维习惯固然也占一席。四是,既然课程有标准、质量评价有标准,又担心教师把握不了这两个标准,为什么不汇编出版一些符合标准的权威性、典型性、引领性的优秀教学设计和课时练习、单元练习乃至期末检测的题库,为需要学习和引领的芸芸众师做好示范、做清规范?

想来,学科平衡的争斗即将上演,课表上每天最多一节自习课,三科分食,该给谁享用?独立完成与批改辅导的矛盾也会加剧,仅有的一节课,是来完成教辅材料还只是用来辅导?就算用15分钟完成当天的作业,什么时候批改?先批改再辅导恐怕成奢望。留回家做?那这作业里会掺进许多沙子,比如网上的、托管班的甚至是个别家长的……

雪,好大。看那雪花洋洋洒洒,在晨昏的灯展中飞舞,若萤若蝶,若纷纷漫散在心中的点点疑惑。然而,雪终究会落地成银,不问来处,亦不问归期。它以自己生命的旋舞柔暖了心灵、纯美了思绪、洁白了世界……

有雪的日子,不迷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