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疑考:捆綁雙手跪坐在老虎面前的人,他們會是誰?

到成都金沙遺址去,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不是琳琅滿目的玉器、陶器、或者象牙,而是19號祭祀區遺址出土的12座石人像。

這些石人像無一例外都是男性,高21.72釐米,寬4.92釐米,距今3200年至2900年,屬於商晚期到春秋早期的石器文物。

他們全都雙腿跪坐,雙手被繩索反綁,不僅全身赤裸,還面目猙獰。他們的眼睛用硃砂彩繪的形式勾畫出來,顯得特別驚恐悲憤。

他們有的與石蛇擺放在一起,有的置於玉璋之上,有的旁邊還伴存着石璧、銅器、陶器等,而最不解的其中一個,是和石虎一起出土,石人的擺放刻意跪於虎口前,表情痛苦,就像隨時要被撕碎吞沒一樣,或許是同於物種間天生的血脈壓制,石人的狀態,也多少讓人代入到遠古那深深的恐懼感和野蠻中。

在博物館的解說裏,只說這是一個未解之謎。因此,學界也出現了不同的解讀,那麼,這到底是王者擔當?還是流傳於殷商周等封建統治下的人牲祭呢?

有學者通過石人頭頂像書一樣翻開的髮式和背後的髮辮,判斷是貴族纔會擁有的髮型。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人兩膝着地伸直腰股爲跪,兩膝着地臀部貼於腳後跟爲坐,這是中國古老的一種禮儀習俗。在殷商時期,跪坐成爲崇尚鬼神的商朝統治層的起居法,並演習成一種供奉祖先、祭祀神天,以及招待賓客的禮貌。”

因此,鑑於出土的石跪人像採用了商周時期,中原地區表現上層貴族人物的跪坐姿態,推測它們並非奴隸或戰俘身份。

可是在不遠處的三星堆遺址,同樣出土的青銅跪坐人像,考古人員判斷他們是古蜀國身份卑微的僕役,因爲他們身上穿着短衣和“犢鼻褲”,這是由史料記載的僕役形象。在中原殷墟遺址也發掘了跪坐玉像,這些人像衣衫完整,氣質高貴,一看就是王者身份,同樣的人像,都有明顯的身份特徵,但金沙遺址出土的石像卻是赤裸身體的,和其它地區都不一樣。

上古時期,人們因爲缺乏對科學和自然的深入瞭解,碰到不好的事情,多相信於天地鬼神懲罰之說,於是,總認爲只要虔誠地和鬼神溝通,就能免災消難,祈福好運。

在商周時期,非常信奉於占卜、祭祀等,一如史書所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商代王室盛行用龜甲占卜決定行爲方式,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畫在龜甲上。商湯幾番祈雨不得,求巫祝占卜磕問天意,卜辭顯示“不雨,是天遣”。

商湯先用牛羊豬等牲畜作爲犧牲,架在木柴上焚燒作爲上供,但歷經五年,旱災依然沒有緩解,商湯只好再次請人卜卦,卜辭顯現說:要用“人牲”祭天才行。

所謂用“人牲”祭天,就是以乾柴焚燒活人上供天神。

於是,商湯王在亳都城外的桑林祈禱說:“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於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

商湯王爲了顯示誠意,自剪頭髮,摩手,願意充當犧牲品,以此來祈福上帝。民衆很高興,就在要點火時,大雨來了,雖然從今天看,這雨和商湯關係不大,但這巧合卻讓他在民衆心中樹立了更加崇高的形象,滿滿王者擔當。那麼,金沙遺址的石跪人像也真的就是貴族們顯示的王者擔當嗎?

在金沙遺址同樣出土了19塊龜甲,這些龜甲有的是烏龜腹甲,也有完整一些的龜殼,有的形體相當巨大,爲殷墟發現所不及。每塊龜甲都有一些刻意燒灼成的小孔,孔形與殷墟出土的有字甲骨相似。顯然這些龜甲也是占卜用過的,雖然在卜甲上沒有發現文字刻畫,但人們並不懷疑這些龜甲的重要性。

通過考古發掘,人祭現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遺址,距今4500~6400年,最興盛的時代便是商周時期,而最嚴重的就是殷商。

人祭包括殉葬和人牲祭,這是兩種不同的祭祀方式,一個是拿活人去陪葬死人,一個是拿奴役或者戰俘像牲畜一樣去祭天地神靈。

金沙出土的各種玉器和青銅器,以及人像等都說明,古蜀和中原文化一直有深厚的淵源,或者戰爭征伐,或者經貿交流,開明時期,蜀國已經是西南的政治和文化經濟中心。

在建國初期,郭沫若根據殷墟一墓的殉葬者多至三四百人,提出殷商爲奴隸制社會的議題,在經過半個世紀的諸多學者辯證,多數都認可殷商時期是奴隸制社會,人殉人祭用的都是奴隸或者戰俘更多。

而金沙遺址出土的赤膊石跪人像,和三星堆出土的古蜀青銅像等並不相同,也不符合古蜀氐羌族人的傳統特徵,所以,這裏的石跪人像,是王者擔當的可能性反而小了,是抓獲的異族戰俘或者是犯人的可能性更大。

而置於虎口面前,反而讓人聯想到古老的動物懲罰,或者是通過動物的屠戮,來完成人牲祭的儀式,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在我國曆史上出現的動物懲罰,最出名的就是五馬分屍,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吉爾吉斯人、匈奴人、蒙古人也把他們的囚犯拴在馬尾上處死。

而最具凌辱性的莫過於用狗來行刑,這在歷史上全世界廣爲流傳,在中東、日本、非洲,甚至在歐洲都存在。就算近代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將抵抗者投餵狼狗的殘暴行爲衆所周知。

而用老虎或者其它猛獸來作爲刑罰工具的,在世界歷史上都有出現。

馬達加斯加皇后拉娜瓦羅娜一世以殘暴聞名,被稱之爲“女尼祿”,她特別鍾情於蜥蜴類的動物,直至1861年去世爲止,她每年都要處死上萬人,而其中大多數囚犯都是奉命在滿是鱷魚的河中游泳而亡。

古羅馬曾盛行一種被稱作“勒索死”的刑罰,這是一種溺刑,但是在溺死之前,羅馬人將犯人連同一隻猴子、一隻公雞、一隻狗、一隻貓以及一條蛇一道放入皮袋,再將袋口用線縫好。當然,之所以選擇這些動物,那都是有着嚴格的象徵意義的,然而關鍵還是在於要讓這些動物在犯人身上留下深深的傷痕。

而古羅馬曾經擁有過世界最多的食肉動物,而電影《角鬥士》就是以奴隸制動物歷史爲背景,公元80年,羅馬鬥獸場竣工的時候,古羅馬的統治者組織了3000名奴隸,讓他們與5000頭猛獸進行決鬥,這種殘忍的表演整整延續了近100天,直到奴隸與猛獸之間互相殘殺,同歸於盡。

在金沙遺址出土一隻被拆解的老虎,虎身、虎尾、虎牙和10件立體圓雕石虎。而石跪人像前的石虎大張方口,肌肉遒勁,眼睛、耳部和嘴部都塗有鮮明的硃砂,出土時,正對着跪坐石人像的胸部。

在上古時期,人類對自然充滿敬畏,在原始信仰上,巫師把鳥、蛇、龜、虎、鹿等動物看成同樣能和神靈交流的使者,把石人像和石虎放一起,更多是爲了完成祭祀中的一個傳統的象徵意義。

但這也折射出,在早期的野蠻祭祀制度中,或真的出現了拿犯人或者戰俘侍虎的悲慘場景,或纔會有古蜀開明時期的這些象徵遺影。

不管石跪人像和石虎組合是偶然巧合因素放在一起,或者是有某種未知的特殊涵義,期待在未來的發掘中,能有更充分的證據認證。

通過殷墟大型人殉墓葬也可以看出,古蜀時期的華夏,和全世界的其他奴隸制國家一樣,被奴役的人民生命是多麼的卑賤,要得到仁慈對待,還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文明發展。

從石跪人像推測,古蜀成都平原最少在商早期同樣盛行過人祭或人牲祭制度,只是到了商末,金沙蜀民用石跪人像去代替活人祭祀神靈,也代表了社會已經進入了較爲先進的發展階段,但人殉制度卻一直延續到清朝,纔算真正意義上終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