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到底學什麼? 同事小張 同事小李 信息的分類 信息的選擇 寫在最後

因爲工作的變動,身邊很多新小夥伴會問我,“自己接下來該學什麼內容?讀什麼書籍?”。


如果在成長的路上,你會問到自己這些問題,那麼恭喜你,你在做有效的思考。

在知識爆炸與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拼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學習的效率。


學習之前,想清楚學什麼、怎麼學、效用如何、如何兌現價值。



同事小張


入職5個月的小張,現在已經在公司裏擔任管理者的角色。

在個人專業能力與管理能力都急需快速提升的情況下,高效學習成了必然。

小張告訴我說感覺自己現在什麼都很欠缺。


感覺自己在管理團隊時,團隊的業績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自己在任務管理中也很重要,要學會合理授權,要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會議發言或一對一溝通時,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需要提升,邏輯稍微欠缺。

即便在給他人培訓授課的情況下,一直用嗓子說話,也有不知道怎麼樣發音的情況。

......




同事小李


已經工作3年的小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思~我好累呀”;

“思~我感覺自己要學的東西好多呀”。


聽到此,我是既心疼又有些生氣。

心疼的是3年的工作中沒有清楚自己的成長路徑,生氣的是隻在宣泄情緒卻沒有嘗試尋找解決方法。


在工作3年左右的情況下,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欠缺,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苛。

同時,在職場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及時反饋帶來了工作的疲態。


小李告訴我,自己也會關注一些公衆號、知乎文字,買一些最新最熱的書籍。

......




這是成長路上,兩個典型的例子。

一個初入職場,想學的太多;一個步入職場一段時間,想學的太難。


在成長路上,由於背景的不同,影響學習的因素也會不一。

但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必定是學習


朋友和同事會說,“你每個月都有去看這麼多書,好羨慕你”、“每次跟你溝通,都能學到好些東西,好佩服你“。

其實我知道,在成長的必經之路上,學習效率是重點


所以,在我學習的時候,也並不是全盤皆收,而是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分類、選擇

我可以花1-2小時,研究一篇行業最新的數據報告。

我可以花4-5小時,閱讀一本底層邏輯書籍。(當然時間可能更多)

我可以花1-2個月,學習一個訓練營的內容。

我也可以花1-2年的時間,鍛鍊一個特長技能。


你看,對於知識內容的不同,所花的時間也不同。有的東西1-2小時就可以搞定,而有的東西卻要花1-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但是,他們都是有效的,且相較而言都是高效的。




信息的分類

因此,在學習的時候,也不妨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信息分類。

一手信息:知識的根源

• 一手的論文

• 行業學術期刊、

• 行業最新數據報告、

• 行業領袖的最新思考。


二手信息:一手信息的忠實轉述、清晰的出處論據

• 專業級教科書

• 國家認證學習平臺材料

• 中立機構的調查報告

• 底層邏輯書籍

• 行業領袖推薦書籍

• 行業領袖輸出的文章


三手信息:簡化或案例化陳述

• 暢銷書

• 故事書

• 案例庫

• 訓練營


四手信息: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

• 公衆號、頭條等大衆平臺文章

• 朋友圈

• 短視頻

• 圖片



信息的選擇

一手信息不等於絕對合適

每個人的背景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好的信息來源。


▲例如同事小張,步入工作不久,學習的意識與態度較強,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錯;加上擔任管理者之後的時間緊缺。

所以選擇一手或者二手的信息,是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高效辦法。


▲再比如同事小李,工作3年,學習意識還可,行動力較差,需要那些學完立即可用,馬上就能在對應情境下產出效果的方式。

所以,選擇三手信息最佳,輔助以二手信息支持,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而如果一直以公衆號等形式提升自己的學習與認知,也許是時候想一想如何更高效了。

所以在讀的你,也可以梳理個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信息源。




寫在最後

當然,選擇對了知識信息的類型,你也在逐步快速地成長了。

如果你實在來不及看這些內容,記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隨那些產出一手信息的人,或者熟知一手信息的人。


當你逐漸接觸一手信息到一定的程度,你也會成爲創造一手信息的人。

站在知識的源頭,你永遠就是最新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