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THREE|只要30%的希望就够了

我习惯了必须要有100%,甚至120%的把握才开始行动。年纪越大越保守。我很难想象读书的时候,在整个年级的舞台上,穿着校服校裤跳不知所云的舞蹈;难以想象吵架还要打腹稿的人参加过辩论;更难想象敢一个人坐20多个小时的飞机飞去美国,头一句也是最后一句跟邻座说的话是,“对不起,我把你的耳机踩坏了”。

后来,我时常怀念当年的无知无畏。

4月底的时候,我已经去过一次职场了,引荐人为我安排好了当天的总监面试,然而下一个轮到我了却临阵脱逃,也不是逃,只是觉得心里有一个坎过不去,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宽心去面试。

所以这件事对我来说绝不是试一试吧这么简单,而是说无论如何我都要活下去的破釜沉舟。

于是我用了近几年来最长劳动节做最后的思考。劳动节后,我就来了。

5月份和我见过面的小伙伴们,还有最初在我朋友圈留言鼓励我的小伙伴们,以及那些第一时间告诉我正准备配置保险,并且一定会来找我的小伙伴们,我特别特别感谢你们!

因为你们,让我看到了这件事的可能性。

虽然10个人里头只有3.4个人这么说,虽然这3.4个人里头最终只有1.2个现在成为了我的客户,但是,不正因为这30%左右的可能性,开启了其他30%又30%的可能性嘛?

如果人人都能看到清清楚楚100%的可能性,那凭什么机会是属于我的呢?

在做决定的过程中,粥左罗简单粗暴的逻辑给过我很大的启发:

鲁莽开局,持续迭代。

当然说这话并不是鼓励大家事事“鲁莽开局”,毕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说到底我也并不是真的传统意义上的“鲁莽”,也是深思熟虑,只不过是在一一罗列了自己的底线(我的底线就是买了商业保险,起码一定时间范围内有钱看病),和可能承担并且愿意为自己选择买单的后果之后,就别废话了。

瞻前顾后解决不了问题,

空想也缓解不了焦虑,

在生产当中学习,

而不是非得学完了学好了才去做,

这是我最近一两年深刻领悟的事情。

况且,学到几时才算是真的学好了呢?

我一度对投保进度有错误的判断,这导致原本我可以在6月份开启津贴月,最后急吼拉吼地决定在5月份就开启了,这意味着我可能要用2个月的时间去做别人3个多月的事情,才能完成我预期的结果。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幸运的是,最终也完成了自己给自己定的小目标。

感谢你们所有人,感谢无条件信赖我的天使客户,感谢从精神上无比支持我的非客户朋友,感谢直言不讳拒绝过我的朋友,感谢从此杳无音讯的小伙伴,感谢........可以互相拉黑的人。

我的内心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嗷~还要特别感谢那些,

慢慢靠近我的新朋友。

这个世界是有多神奇,

当你愿意改变的时候,

风景都变得不一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