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讀後感 一、作者簡介 二、內容概述 三、讀後感悟 四、推薦內容

一、作者簡介

麥家,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首位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 。1964年出生於浙江富陽,1981年考入軍校,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1986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着有《解密》、《暗算》、《風聲》、《人生海海》等多部長篇小說,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廣泛傳播。其中小說《暗算》更是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解密》翻譯成多種語言,被《經濟學人》評爲“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 ,成爲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

正如2020南方文學盛典“年度傑出作家”給予麥家的頒獎詞:“麥家的作品,獨闢蹊徑而雅俗同歡,是中國當代小說變革的界碑,也是中國文學融通世界的範例。”的確,麥家的小說具有奇異的想象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祕,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被改編成影視劇的《解密》、《暗算》、《風聲》更是開創中國當代諜戰影視新風潮,被譽爲中國諜戰劇第一人,堪稱“中國的丹.布朗”。

二、內容概述

首次出版於2007年10月的《風聲》,因其故事情節撲朔迷離、險象環生、懸疑推理、跌宕起伏,一經出版便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間誰是“老鬼”,成爲了民衆街頭巷尾討論的話題。麥家更是憑藉《風聲》這部小說,先後斬獲2007年度“茅臺杯”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獎、巴金文學院第12屆文學獎等獎項。小說火爆後,由高羣書、陳國富聯合執導同名電影《風聲》,更是於2009年9月登錄全國各大院線,同名電影更是被譽爲“中國最好的諜戰片”。不同於電影重點描述日本裘莊審判、追查“老鬼”的故事情節,小說《風聲》總體結構更顯規整、合理,整部小說分爲三部,依次爲上部東風、下部西風、外部靜風

麥家創作小說《風聲》源於其諜戰小說《暗算》出版後,一位來自上海的教授特意找到麥家,並向作者講述了其父早年在上海的傳奇經歷。聽完真實的故事,麥家尤爲震撼,遂決定以此故事爲藍本,重新創作一部小說,而這部小說就是《風聲》。書中作者描述的“潘教授”,原型即爲這位上海教授,而“潘老”原型正是這位上海教授的父親。現實中,上海教授同麥家講述了其父傳奇經歷的故事,而在《風聲》小說中,小說正是由“我”在聽“潘教授”的講述中,徐徐拉開了故事帷幕。小說故事設定在1941年春夏之交,此時正值日僞時期,故事發生在杭州西子湖畔昔日歌舞昇平的裘莊裏。

1941年的中國,正處抗日戰爭中日雙方焦灼時期。此時的杭州,尚處汪僞政權統治中,而一次截獲一條重要機密情報,讓汪僞政權獲悉此情報是,由一位代號“老鱉”的人發送給代號“老鬼”的共產黨人。經過破解此份機密情報,讓杭州汪僞政權意想不到的是,此情報竟然詳細記述了一個機要單位絕密信息,換句話說這個機要單位有共產黨臥底,臥底就是“老鬼”。那麼究竟誰是“老鬼”?爲了找出這個代號爲“老鬼”的共產黨,特務們按照破解的情報“全軍第一處,豈容藏奸細,吳金李顧四,你們誰是匪”,以其推斷出“老鬼”分別出自僞總隊下屬第一剿匪大隊大隊長吳志國、軍事機要處處長金生火、軍機處譯電科李寧玉科長、張一挺司令侍從官祕書白小年、軍機處譯電科顧小夢科員。遂以開會的名義,在僞特務處處長王田香的指揮下,將涉嫌五人押送至一棟典型的西式洋樓——裘莊——細細盤問,洋樓門口豎立着“軍事重地,閒人莫入”的木牌子。

誰是“老鬼”?押送至裘莊後,由於事關重大,爲了謹防涉嫌五人相互串通。除了李寧玉、顧小夢合居一室外,其餘人等均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間,而房間早已被特務安裝了諸多竊聽器。一切安排就緒,日軍特務課機關長肥原龍川親自佈置和主持審問,深究誰是“老鬼”。深處裘莊險境的“老鬼”,除了自身面臨暴露的危險,如何從裘莊傳送出重要情報,讓“老鱉”、“老K”迅速獲知,成爲了“老鬼”最憂慮事情。對肥原來講,找出誰是“老鬼”則是自己最大的任務。從最初根據五人書寫的個人履歷,依據筆跡推斷“老鬼”,到後來的五人相互揭露、指認,再到最後王田香、肥原龍川輪番酷刑,經過數番糾纏鬥爭,誰是“老鬼”依然沒有答案。然而不幸的是,五人之中的吳志國被刑訊逼供而死,李寧玉爲自證清白而服毒自殺,金生火、白小年、顧小夢神祕失蹤。誰是“老鬼”,肥原龍川最終也未能找到。

看似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小說中潘教授揭開了“誰是老鬼”的終極謎團。原來深處裘莊中的李寧玉,在自殺前寫了兩封遺書,一封給假扮丈夫的哥哥,一封給自己孩子,給孩子的信上畫着“小草圖”的畫。李寧玉自殺後,其屍體及這兩封遺書被送回家,而情報就藏在“小草圖”之中。李寧玉用自己的死避免了組織的重大損失,換句話說,李寧玉就是共產黨安插在機要單位的臥底,也就是“老鬼”。書中介紹,李寧玉的哥哥正是潘教授的父親潘老,而李寧玉則是潘教授的姑姑。至此上部“東風”完結。

《風聲》下部“西風”篇章,由小說“我”意欲將上部“東風”部分出版,結果卻因書籍未能出版,而牽扯出裘莊另外一段不爲人知的歷史。上部中講述的軍機處譯電科顧小夢科員,在上部結尾僅僅說失蹤。實際上顧小夢並沒有死,從裘莊成功逃離出來,居住於臺灣。抗戰時期供職於汪僞政權的顧小夢,非但不是漢奸,反而是國民黨軍統安插在汪僞政權機要部門的特工。起初顧小夢並不知道李寧玉是共產黨臥底,後來在受審過程中,李寧玉、顧小夢互相懷疑對方身份。爲了將情報傳送出去,李寧玉想出了兩步走策略。首先,留下遺書,將密碼隱含在畫中;其次,李寧玉自殺後,由顧小夢解讀出密碼,並向肥原告密,換取信任,獲得釋放,再把情報送出去。書中顧小夢明確表示,潘教授的父親盤老在撒謊。因爲作爲專業的特工人員,肥原決不會允許包括遺書在內的任何東西,帶離裘莊,至於小草圖更是早被肥原收繳毀滅了。下部“西風”的最後,顧小夢告訴“我”,情報是由她冒死帶出來的,而肥原龍川最終則是由她和幾名死士殺死的。

書中“我”多少相信了顧小夢的故事,爲了讓裘莊故事更完整,下部“西風”完結後,作者又創作了外部“靜風”部分。“靜風”中,潘教授傳來潘老過世的消息,並堅決表示自己所說均爲事實。對於情報傳遞,潘老與顧小夢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小說最後,有人告訴“我”,潘老與顧小夢是夫妻,他們在抗戰後結婚,不過這場婚姻確是徹頭徹尾的間諜戰。潘老授通過顧小夢,獲取國民黨情報。而顧小夢最終知道實情後,拒絕潘老策反,毅然在解放前夕赴臺。故事講述者的潘教授正是潘老與顧小夢的兒子。潘老、顧小夢誰對誰錯,一切真相隨着當事人的辭世也許永遠無法澄清。正如麥家小說中說的那樣“世間多難,人生多險,我們註定孤獨,我們也註定堅韌”。

三、讀後感悟

2009年由華誼公司投資製作的《風聲》,一經上映即可引爆市場,甚至被譽爲“中國最好的諜戰劇”。時隔多年,再回首,依然經久不衰。數年間,這部經典影片,我也曾多次觀看欣賞。除了歎服影片卓越的製作技藝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風聲》故事脈絡更是深深吸引住了我。然而鑑於影片時長受限,小說故事情節很難完全展開。萬幸的是,影片上映數年後,一次偶然機會讓我收穫了《風聲》這部小說,進而幫助我全面瞭解那段不爲人知的歷史脈絡。

小說《風聲》分爲上部東風、下部西風、外部靜風三個部分。相比於其他小說,麥家創作的《風聲》,並沒有將視角放在瑣碎的日常生活,沒有聚焦於人性的慾望,更沒有編織出離棄的愛恨情仇,相反作者通過裘莊審問,追查誰是“老鬼”,深挖出身處抗戰時期,不同人對於抗戰、對於自我命運的探討與追尋,進而引申出民衆關於精神信仰的深刻反思。身處亂世,深陷囹圄,怎樣活下去,如何成功逃離,成爲了裘莊中所有人的共同願景。遠離瑣碎的日常生活,囚禁於裘莊之中,有人選擇生,有人選擇死,有人選擇堅持,有人選擇投降,有人選擇現實,有人選擇未來,所有人都基於自己的精神信仰做出了最優的選擇。而精神信仰恰恰成爲了不同人做出不同選擇的意識力量。

何爲“生”,何爲“死”,其實不論向“生”也好,向“死”也罷,無非都是當事人自己在“生與死”、“靈與肉”之間做出的一種選擇。深陷囹圄,身處險境,爲了活下去,多數人會選擇篡改自己的記憶,半是無意識半是有意識,也許是出於謀利或自我保護的目的,然而漸漸忘卻了最初心中的那片淨土。忘卻了初心,忘卻了使命,忘卻了方向,也忘卻了信仰。裘莊之中,審判之間,不斷對自我記憶進行微調,以求在方寸之地掩蓋或減輕自己的過錯,快速逃離眼前的苟且。

1941年的中國,抗戰處於焦灼狀態,中國未來發展何去何從尚不得知。處於新時期的我們,無法用今人的視角去責問深陷裘莊人們的選擇。在“生與死”、“靈與肉”之間,他們所有人都不能承受生命之輕,而是做出了自我認爲最正確的選擇。在自我選擇之間,區別在於有人側重於長期目標,有人則只重於短期利益。而我們每人何嘗又不是這樣呢,過分在意過去,過分在意過去別人的意見想法,只重視眼前苟且,卻忘記了詩和遠方的美好,宛若置身事外一般,用過去的苦去填滿鮮活的當下,只能收到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的結果。

裘莊之中,麥家除了用精湛的手法展現裘莊審判之景,更是通過細微之處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信仰。如“老鬼”李寧玉向顧小夢講述自己年幼孩子的可憐處境,方纔引起顧小夢的憐憫之心,答應幫助她將情報傳遞出去。李寧玉縱然是“老鬼”,但依然有屬於她自己的愛恨情仇。世俗生活雖然幸福,但爲了自我精神信仰,爲了中國數萬億孩子不再有如她的孩子一般悲慘的處境,李寧玉縱然粉身碎骨,也要將重要情報傳遞出去。在“生與死”之間,她選擇了“死”;在“靈與肉”之間,她選擇了“靈”;在“長與短”之間,她選擇了“長”,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思。

小說《風聲》,之所以獲獎無數,之所以具有中國里程碑蘊意的諜戰小說,關鍵在於小說中跌宕起伏的故事細節的描繪以及亦真亦幻的人物心理的刻畫,同時麥家在故事脈絡中,無時無刻不在向讀者傳達“何爲生命之輕”、“何爲生命的意義”、“何爲自我精神信仰”。閱讀小說時,除了跟隨作者脈絡尋找“老鬼”,被驚心動魄、懸疑重重的諜戰情節深深吸引外,小說中“老鬼”堅守精神信念更是爲之震撼動容,這正是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方纔懂得的大堅韌大智慧

通過反覆觀看《風聲》電影,以及閱讀《風聲》小說,我簡單感悟出以下幾點認知:

一、增加延緩滿足感,提高鍛鍊自我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探索事物背後的底層邏輯,跳出畫面看畫,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密碼。

三、不要只看重眼前的苟且,不要忘了還有詩和遠方,活出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活在當下,從長遠着手,追求自我核心價值觀。

四、做事情要去考慮“實現路徑”,而不要爭論“是否可行”,只有將想法付諸實施,想法才能叫做夢想,否則只能算作空想。

五、樹立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適當取捨,適當放空冥想,保持內心寧靜。

最後奉上一句《風聲》中的至理名言:時間會銷蝕世間所有人爲的顏色,包括最深刻、最經典的愛恨情仇

四、推薦內容

電影:《風聲》

書籍:《解密》、《暗算》、《不能承受生命之輕》、《羅生門》、《局外人》、《身份的焦慮》、《活出生命的意義》、《規模》、《第二十二條軍規》、《此生未完成》、《次第花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