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说瑜伽】观心法门「三际托空」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作为观心的方法,人人做得到。初步先晓得人有思想、有念头,比如别人讲话,我们听到话,这是一个观念,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随著别人的话讲过了,我们听的作用也过去了。

我们静坐时观心,这人「心」,不是明心见性的心,这个心代表思想,以及烦恼的念头,这人念头一来。比如:阿福下午要来看我,三点钟来,我准备请他上咖啡馆。这样正是三四个念头过去了。算了,请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担担面。不来最好了,太麻烦了,我又没钱……念头一个个跳来跳去,这个心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要看清楚,当前面一个念头跑掉,而后面一个念头还没来时,中间有段空空洞洞的,保持中间这个空,就叫观心法门,这样就先做到了第一步。


念头是生灭法,佛经上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行就是一切作为。心里的作用也是行。大家打起坐来,收摄六根,观察这个念头,不要压制它,也不要做功夫,只看到这个念头过去了。比如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它不会停留住,念念迁流。前一个念头流走了,后一个念头还没有来以前,这个中间就是「现在念」,现在念本来没有,清清净净,能够这样,越持久越好。拿教理来讲,就是观空法门。

中间这一段空,天台宗及禅宗,称其为三际托空。前际的念头过去,后际的念头没有来。现在这个念头,当下是空的。比如我们讲「现在」,立刻过去了,没有了,当下就空了。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中间是空的,如果讲一个中际,立刻又落入一个前际。


三际托空就是禅吗?不是的。什么道理?因为这时只是意识状态把它空掉。其实只要上坐以后,大声地「呸!」一声,就没有了,空了,这是密宗的大法门。我当年学这一声呸,花了十几万块,方法是:第一步先坐好,端正、调息,「呸」一声,完了。

当然我们不行,呸一下,只是几秒钟没有念头,过后念头又来了,来了再呸!后来就不行了,再呸也赶不走了,这就是凡夫。世人爱假不爱真,「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上面这个道理,就是:「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这句话而悟道。举个例子:我们听到别人讲话,心不是生了吗?话听完了,我们的心也就丢开了,「本来无所住而生其心」嘛,何必守个心呢!

如果能做到念念看清楚就行了,不须修个什么气功,打个什么坐,求个什么道。有本事的人就那么信,没有本事再来!初步能保持三际托空的境界就好了。

——整理自

《如何修证佛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