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我从不跟著时代走


我从不跟著时代走

一个时代的命运到了关键时刻,我们人要怎么样做?“无然泄泄”,不可以马马虎虎,不可以跟著时代随便走。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你这样做不合时代”,我说老兄啊,我已经不合时代几十年了,我还经常叫时代合我呢,现在头发都白了,不合时代就算了。我说你不要问我问题,也不要跟我学,因为我不合时代,怕传染到你。如果你要跟我学,对不起,你要时代跟我走,“无然泄泄”,我不将就你。此所谓独立而不移,要有这个精神。

——《孟子与离娄》

跟著时代潮流走,就被冲得迷失自己了。所以我一生从不跟著时代潮流走,结果现在我的旧东西反而变成最吃香了。何以能如此呢?因为我不肯跟著潮流走,潮流滚来滚去,我站在这里不动,它又滚回来了。所以信而好古,老老实实去修行。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是中国文化中一项很重要的师道精神。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这个“殉”字,有自然顺从的意思,可不要看成是“殉葬”或“殉情”。当天下有最高度文化的时候,就是我们人类完全自然生活在“道”的文化中,一辈子都活在道的自然德性中。

其次是“以身殉道”,不是“以道殉身”。当时代社会处在变乱中,道德沦丧,文化堕落,一般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为生存而不择手段,互相争斗,唯利是图,只顾个人生命需要而自私自利,没有时间管什么道啊、德啊。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是古人所谓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个有道德的人,想作“中流砥柱”绝不可能。所以自古以来,道家或儒家的有道之士,就采取避世、避地、避人,隐遁山林,以待时机再出山弘道。

这种时势,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上,有很多次的惨痛经历,大家只要一读历史就可以明白了。再说老子、孔子、孟子等这些圣贤,也都生在时代离乱的环境中,他们无可奈何,只好讲学传道。他们在滔滔浊世中,作一盏暗路的明灯留给后世,薪火相传,不断道统,这就是“以身殉道”的精神。

以孟子所说,自古传承道统的圣贤只有两条路:一、在太平盛世,天下有道的时候,“以道殉身”;二、在天下变乱的时候,“以身殉道”;至于“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是说不论人类社会的思想、教育、物质文明如何演变,“道”的文化精神,虽然看不见、摸不著,可是却万古长存,变动不居。所以不管贫穷低贱、富贵通达,都要安于这个“道”,独立而不移,不要因为时代的变乱,各种学术的混杂而改变自己,对别人的盲目学说,随声附和。如果歪曲自己的正见,而讨好时代的偏好,就叫做“曲学阿世”。

——《孟子与尽心篇》

我不过是“白头宫女”

生为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正当东西方文化潮流交互排荡撞击的时代,从个人到家庭,自各阶层的社会到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内外不安、身心交瘁的状态中,度过漫长的岁月。因此在进退失据的现实环境中,由触觉而发生感想,由烦恼而退居反省,再自周遍寻思,周遍观察,然后可知在时空对待中所产生的变异,只是现象的不同,而天地还是照旧的天地,人物还是照旧的人物,生存的原则并没有变;所变的,只是生活的方式。比如在行路中而迷途,因为人为的方向而似有迷惑,其实,真际无方,本自不迷。如果逐物迷方,必然会千回百叠,永远在纷纭混乱中忙得团团而转,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适从...

有些西方的朋友和学生们,都认为我是顽固的推崇东方文化的倔强分子,虽有许多欧美的友人们,屡加邀请旅外讲学而始终懒得离开国门一步。其实,我自认为并无偏见,只是情有所钟,安土重迁而已。同时,我也正在忠告西方的朋友们,应该各自反求诸己,重振西方哲学、宗教的固有精神文化,以济助物质文明的不足,才是正理。

至于我个人的一生,早已算过八字命运——“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每常自己譬解,犹如古老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白头宫女,闲话古今,徒添许多啰唆而已。有两首古人的诗,恰好用作自我的写照。

第一首唐人刘方平的宫词:“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诗中所写是一只飘残零落的小黄莺,一天到晚陪伴著一个孤单的白头宫女,凄凄凉凉地自在悲啼,毫无目的地怆然独立,恰如我自况的情景。偶尔开帘外望,眼前尽是萋迷芳草,一片茫然。有时忽然吹过一阵东风,却见那些随风飘荡的千条杨柳,也都是任运流转,向西飘去。

第二首是唐末洞山良价禅师的诗偈:“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这首诗也正好犹如我的现状,长年累月抱残守阙,滥竽充数,侈谈中国文化,其实,学无所成,语无伦次,只是心怀故国,俨如泣血的杜鹃一样,“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如此而已。每念及此,总是遝然自失,洒然自笑不已。

——《中国文化泛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