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虐的秦皇说着儒式的话语

文/常书远


  电视剧《大秦赋》最大的问题不是宣扬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这一点不可否认。它的问题是号称历史正剧却有意忽略重要历史,在突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同时,没有展现秦政下的杀人如麻,苛捐重役,“天下苦秦久矣”的事实;更严重的是,用现代人的观念一厢情愿地拔高古代帝王将相的境界。这也是长久以来中国影视人拍帝王戏普遍的犯贱行为。在他们的创作观里,好像只要是主角,就必须罩着正确的光环。批判、思辨的手法已经成为历史。

  当我们强调批判地看待历史时,要明白批判需要怎样的土壤。如果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各方面都十分现代,基本没有太多皇权文化沉渣的社会,影视创作者自然而然会用一种有距离的、批判的眼光演绎帝王历史。这是后来人“居高临下”的态势决定的。

  可如若现今的社会依然与皇权社会有许多相同的特质,那么这些影视创作者就很容易在帝王戏中拍出集体无意识的代入感和共鸣感,这是感同身受的“平视感”决定的。

  他们眼中的帝王历史,有太多符合他们当下社会经验、思想意识中所熟悉的、而且是认同的东西,所以势必拍出激动、拍出共鸣,就是拍不出批判。拍出激动后,就不光是“平视”了,还会“仰视”——美化帝王。甚至仅仅帝王一个人的形象还不够,连帝王重用的臣子也要相应地美化、拔高。因为帝王倚重的人如果不够高大,也等于间接地拉低了帝王,比如《大秦赋》中嬴政与李斯这对君臣形象的塑造。

  但他们只看到当下经验与帝王文化类同的东西,却无视古人的观念中还有很多与现代人迥异,而且是现代人无法接受的东西。

  比如嬴政还有李斯口口声声要给天下万民一个太平的天下,估计任何观众都能感到这是在拔高古代帝王将相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这不像秦人说出的话,而像后世受儒家影响的宣传语。古代帝王统一天下只是为了自家权力,江山永固,可能表面上会说出为天下百姓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但在先秦的秦国,对不起,连这种表面的漂亮话都没有!当时的秦国就是相信靠暴力、刑名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恐惧能够治天下。

  直到后世中国深受儒家民贵思想的影响,以及统治者积累了经验,“为民”的宣传语才大行其道,开始意识到体恤百姓,爱民如子对一个王朝长治久安的重要。这种意识直到唐太宗时代才真正成熟。编导让秦王用带有儒家色彩的话语辩护自己征服六国的战争行为,是对秦文化及法家的扭曲,以及对观众的逢迎,对帝王意志肉麻的包装。

  孔孟的道德思想其实最早出现接近现代价值观的基因,因为孔子提出了“仁”。仁就是强调对所有人的仁爱(还有墨子的兼爱)。

  孔孟之前,古人的许多观念都可能让今人难以接受。

  秦人的时代,正好处在一个越来越不重视传统的天道,也没有意识到要仁爱百姓的时间段。秦国及法家豪不遮掩地认为暴力、刑法及给人民造成的恐惧和利诱,才能长治久安。如果嬴政要喊口号,他喊的应该是:我大秦国力居列国之首,为创万事功业,当兼并天下,役六国民力;以我大秦锐士之强,秦律之严明,必能使天下人畏服,归顺我大秦。这才应该是秦文化的话语。

  有些古代民族,如果真实展现他们的价值观,放在今天是很不和谐的。比如殷人将四方民族当成猎物捕杀,动辄大规模杀人献祭,他们觉得这无比正常。再如成吉思汗的口号是:男子汉最大的快乐在于夺人性命,掠人土地和财产,将敌人斩尽杀绝,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的痛哭声。

  如此邪恶的话语,在那个时候却符合蒙古人的英雄价值观。

  可以在影视剧中表现吗?未尝不可。只要你用现代人的批判视角。否则,如果是颂扬,你就只能改成其他正能量的话了,而古人也就被粉饰了。“善意”粉饰古人是对今人的不善。

  失去了客观批判的视角,拍出的古人能靠谱吗?


2020年12月26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