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似新的知識,不過是經典書籍裏的知識的山寨版

12.27 覆盤

最近幾天,午覺和晚上睡覺都出現了入睡困難的問題。

爲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出在自己睡前思想非常活躍,比喝了紅牛還嗨。

我爲什麼會這麼嗨呢?

因爲看了一些能讓我的大腦變得很嗨的書。

比如,自己今天中午看了陸蓉老師的《行爲金融學》,結果越看越嗨。

因爲這本書表面在講行爲金融學,實際是在講心理學。

其實不僅是金融,一切和人有關的事情,都離不開心理學。

最近,我剛搭建了心理學的知識體系。自從有了這個體系,自己再在其它書裏碰到心理學的知識時,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覺得是零散的一個個知識點,不會覺得很難記得住。

像在《行爲金融學》裏,我看到陸蓉老師講的“認知失調”、“自我歸因”、“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等。

換做以前,我會覺得怎麼這麼多心理學的專業名詞,記不過來,但現在自己會覺得這些專業名詞很簡單。

因爲我把它們和在《心理學十五講》裏的那些類似的專業名詞結合起來了。

以前覺得有很多書要讀,有很多的知識點要學,因而感到焦慮,但我現在一點都沒這方面的焦慮。

現在我會覺得真正值得讀的書其實很少,只需懂一些很經典的書就夠了。

萬變不離其宗,很多新書不過是把經典書籍裏的一些內容進行改裝罷了。

只要你能通過看經典書籍,把這個領域的框架搭建起來了,就可以很快發現很多新書其實根本不值一讀。

前天,我看秋葉大叔的《閱讀7堂課》,裏面講到知識分爲元知識、散知識、硬知識和軟知識。

我們只要按照這個分類,找到每個領域的核心知識,其實掌握起來真的沒那麼難。

自從學會了這套框架分類法,我覺得學習起來真的輕鬆多了,沒那麼多知識點要記。

很多看似新的知識,不過是經典書籍裏的知識的山寨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