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四)

朋友们好,通过前几次分享,大家对高收益固收产品有了进一步了解。既然不建议再买高收益固收产品,那么我们还有哪些其他的选择呢?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选择的依据,我们参照高收益固收产品。

第一个依据是期望收益稳定可期,基本上在八到十的这个区间,到期了还本付息,没有什么变数,除非一些特殊事件。

第二个依据就是期限,一般是十二个月、二十四个月。

第三个依据就是投资者投资后心情非常安稳,也就是产品波动性较小。

我们希望从收益、投资期限、净值波动三方面来做比对。

有没有这样的产品呢?有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就能很好的匹配这三个条件。

我补充一下,之前大家购买的高收益固收产品好像没有波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

高收益固收产品不是没有波动,它有波动,但是看不见,为什么呢?因为很多高收益固收产品是在非标准的市场,相关的信息披露,净值的计算压根就没有。在这方面缺失的前提下,当然就看不见波动了,但是等你看到波动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举一个例子,海航集团在二级市场发行了债券,同时又在金交所里发行了一个定融计划。后来海航出了事儿,说他可能要破产,有各种各样利空的消息,当这个消息传递到市场的时候,海航在二级市场上的债券就暴跌,甚至还引发持券机构的恐慌性抛售。但是海航在金交所的这些产品没有变化,因为二级市场上面的有价证券的交易,它的估值都是标准的,是需要披露的,但是在金交所这个不标准的市场上,发生这些事情,根本不会在数值上产生变化。所以投资人就有一种错觉,觉得没有变化,但真正到最后出问题的时候,情况就是非常糟糕的。因为金交所的产品,论偿债的顺序,它是要排在债券之后的。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高收益固收的产品,有波动,只是看不见。那么在过往的投资当中,大家也习惯了把这种看不见当成没有风险,慢慢养成了这样的一个习惯。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习惯纠正过来。

我们在寻找新的选择和替代的时候,我们要找一个向大家披露公开波动情况的,同时这个波动要很小,小到完全可以让投资者接受。在这些前提下,我们既满足收益在八到十的区间,期限固定十二个月,又能满足波动不大,能够让大家接受。其实,在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正是这样一个完美的替代工具。

我们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这两种类型的基金对比起来认识。

两者主要的共同点包括:

第一、 他们都是资管新规中鼓励的标准化,净值化产品,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可查。

第二、 投资的底层资产有交集。公募证券底层投资的是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私募证券底层投资的是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

第三、 资金的监管是最严格的,投资者自己从银行监管账户到托管账户,再到投资账户。基金管理人碰不到钱。赎回的时候,原路返回到投资者账户。迄今为止,还没出现一例因资金监管问题出现的暴雷。

两者主要的差异包括:

第一、募集对象不同。公募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证券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发行,并且达到合格投资者标准。

第二、投资底层资产的差异。公募不能投资于金融衍生工具,私募可以。

第三、投资策略不同。公募只有一个策略,就是主观多头,通过行情上涨获得盈利。私募有多种策略,主要的策略包括:主观多头、量化多头、宏观对冲、CTA、市场中性、套利、债券策略。

因此私募证券比公募证券的策略更灵活丰富。从而实现在策略维度上的分散,这比单纯的在股票数量分散的更有效。从而提升单位风险的收益。

第四、收益类型不同。公募证券获取的是“相对收益”,私募证券获取的是“绝对收益”。

相对收益是指,公募证券投资组合与参照指数进行业绩对比。比如沪深300跌了8个点,而投资组合亏了6个点,那么我们也认为投资组合跑赢了指数,投资是成功的。

绝对收益是指,因为私募证券可以投资金融衍生品,有更多的投资手段,可以通过下跌的行情获利,通过对冲实现绝对收益。还是以前述情景为例,指数-8%,股票型基金-6%。由于策略里做空了相应的股指期货,也就是如果指数下跌,投资就能获利。那么这个时候,私募证券组合里的股票策略-6%,但是对冲策略+8%,最终整体收益为+2%。这就是绝对收益。

第五、投资门槛不同、投资期限不同。公募证券有的一元起投,没有封闭期。私募证券的起投门槛是100万,一般有12个月,24个月等等的封闭期。

第六、业绩报酬提取不同。公募证券一般没有业绩报酬提取。私募证券有业绩报酬的提取。好的东西都是有门槛的,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我们要比较性价比,单位风险带来的收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