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写全了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总结了历史上的战争经验,探索中国革命战争所特有的规律,用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

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毛泽东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战争实践,不仅探索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而且揭示了战争和战争指导方面的许多普遍性原理,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许多领导人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于战争观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共产党人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也出发于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战争是有规律的,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必须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战争指导者必须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并善于运用辩证法进行作战指导,去争取战争的胜利。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认为,中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不能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资本主义经济十分薄弱,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不能把武装斗争的矛头指向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而应指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

特别是在各省交界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支持长期战争的战略基地,在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胜利。

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革命实践,对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建设人民军队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为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

主要有:

1、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主要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见三大任务);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5、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的组织,支部建在连上;

6、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

7、自觉执行纪律,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8、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等等。

关于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原则

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人民战争。

它以广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并把武装斗争同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

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创造了一整套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以“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核心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作战方针和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战略的内线持久防御战和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进攻战的具体方针;并及时引导全军实行战略转变,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他按照“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积极歼灭敌人,使人民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国内外抗日力量的配合下,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中,他坚持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

在战略防御阶段,指导全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形式,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不断转化敌我力量对比,并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在战略进攻阶段,组织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歼灭敌人重兵集团;并实施战略迂回包围,歼灭溃逃之敌。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战略进攻阶段歼敌重兵集团的光辉范例(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毛泽东还总结提出解决敌人的三种方式:天津方式(战斗解决)、北平方式(和平改编)和绥远方式(留待以后改编),从而加快战争进程,迅速解放了全国大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使用除原子弹以外的各种现代化武器的美国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又有新发展。

毛泽东根据新的情况和经验,提出了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尔后再逐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要求重视对敌坦克、飞机、空降兵作斗争;及时总结了以坑道为依托的阵地防御和反击作战的经验。

以上这些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是适应当时的情况提出来的,它反映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所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则。

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学说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革新军制离不开现代化。解放战争时期,要求加强炮兵、工兵等兵种的建设和现代化运输工具的运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又及时提出加强国防,建设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的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导思想。

他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明确要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来增强军事实力;要求军队必须掌握最新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使部队正规化建设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并强调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他指出兴办各类军队院校,加速培养干部,成立军事科学研究机构,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总结在新条件下的作战经验,以及制定各种条令、条例等,对加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他对司令部工作、政治工作、后勤保障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还强调民兵工作的组织、政治、军事落实,充分发挥民兵在保卫和建设国防中的作用;并提出有计划地加强人民防空和有计划地进行国防工程建设的方针、原则。

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成了一支包括海军、空军和陆军各兵种以及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军队,自力更生地全面发展了国防科技,建设了国防工业。

1964年10月,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又成功地试验了氢弹、导弹核武器,实现了远洋和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掌握了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及回收技术,使中国的军事技术在这些方面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使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上述理论,集中反映在毛泽东写的一系列著作中,也反映在各个时期由他起草的大量文件、电报中。

主要包括:

0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02、《井冈山的斗争》

03、《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0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5、《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06、《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07、《论持久战》

08、《战争和战略问题》

09、《论联合政府》

10、《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1、《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指针,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革命战争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概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