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遊蟳埔村

濱海村墟石路斜,街邊處處賣魚蝦。
刺桐樹下蚵殼厝,蟳埔阿婆頭戴花。

蟳埔是一個小漁村,位於晉江的入海口,距泉州市區大約十公里。這個小漁村有兩大特色一一蟳埔女頭飾和蚵殼厝。

蟳埔女和惠安女、湄洲女並稱爲福建三大漁女。蟳蜅女喜歡頭戴簪花圍,她們將頭髮往腦後梳攏好,紮上紅頭繩,盤成近似圓形的髮髻,中間橫插上骨簪一一如今常用塑料或牙筷子,若逢喜事改用金簪。把一二串鮮花繞髮髻裝飾起來,或插上一二朵鮮花,偶爾也有用人造花。碰上喜慶,有的用上四五串的鮮花來裝飾,又選數朵鮮花用鍍金或金簪插在頭上,使整個頭髻周圍五顏六色的鮮花形成層層疊疊,纏纏繞繞的特殊風致,成爲花團錦簇、豔麗芬芳的奇特景觀。蟳蜅女所用的花有茉莉花、素馨花、山茶花、玉蘭花、菊花、夜來香、含笑花、粗糠花等,種類繁多,依季節變化而不同。用鮮花裝飾自己成爲蟳埔女的特殊習俗。

蟳埔女頭戴“簪花圍”這一習俗的起源,衆說紛紜,有的說源自宋元時代遺留下來的阿拉伯人的風俗,也有人說自漢代中國就有這種風俗,並舉了歷代的相關詩詞來論證,比如泉州地方戲曲高甲戲《桃花搭渡》的唱詞中就有“四月圍花圍,一頭簪兩頭重”的字眼。

除了女子頭飾,蟳埔村的蚵殼厝也很有特色。

蟳埔村位於泉州灣晉江入海口,海中的牡蠣,肉質味道鮮美,殼牡蠣則可充當建築材料。牡蠣當地稱“蚵”或“蠔”,用牡蠣殼建造的房屋被稱爲“蚵殼厝”或“蠔殼厝”。沿海一帶的海風帶有鹽分,紅磚易受腐蝕,而蚵殼牆體不易腐蝕,也不滲水,“千年磚,萬年蚵”,可見這種牆體的堅固程度。

據專家考證,蟳埔村早期的蚵殼厝的蚵殼並非泉州原產,而是產於非洲東海岸。當時,泉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載滿絲綢、瓷器的商船從蟳埔起航,沿着閩南沿海航行到達南洋,經印度洋、非洲東海岸,然後再到北岸卸貨。返航的時候,如果艙內不載貨就會形成空船,重心不穩則不利於航行,於是船員們就將散落在海邊的蚵殼裝在船上壓艙,載回來後就堆放在潯埔海邊。元末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曾數度遭遇劫難,先民因無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撿些碎磚石砌成“出磚入石”的牆,再把海邊的蚵殼撿來嵌飾在牆的外側,這就是早期的蚵殼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