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孝”竟是同有班引橋課上最直擊心靈的兩個字 一.文以載道 二. 孝治天下 三.後話

[

非藥物療法的那些事兒2020-12-28 22:20](https://toutiao.com/m1655855210961932/)

<article class="syl-page-article font_m syl-device-pc"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PingFang SC,Hiragino Sans GB,Microsoft YaHei,WenQuanYi Micro Hei,Helvetica Neue,Arial,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8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top: 0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12月20日,我參加了三和書院四屆同有班的第一次線上引橋課,和師長們、同學們一起誦讀了張仲景的《傷寒論原序》,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有幸聆聽到了劉力紅老師和六六老師的分享,此文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在醫道傳承的路上堅定前行,受惠更多志同道合之士。

一.文以載道

“ 文,是來化人的。中國文化的文確實是可以載道的!”

第一次在引橋課直播裏,聽到劉力紅老師對中國文化如此自信的吶喊與振奮人心的闡述。“中國文化可以說是醫的文化,中醫的基本精神,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就是”中“,中正平和!”我纔開始領悟老師所說的:儒釋道醫,最終落實到“醫”上

爲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老師闡述的“醫道”和文字的毫秒,我找到了三和課堂收集的一個公益講座《文以載道,字以成仁》,結合這次引橋課程,加以琢磨。

我曾熱衷於遊覽衆多博物館館,爲中國的傳統文化崇敬而讚歎,可無形中被他人的“無用論”所影響,骨子裏的不夠自信讓我停滯不前。以往一到博物館的書畫展覽館就直接走過、路過甚至錯過,不懂欣賞就只能無奈選擇自動屏蔽,沒有嘗試尋找出路。悲哉!

文,原來它是可以用來解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理解了最深層的含義,它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境,處理好家庭關係,和同事老闆的相處方式等等。

如今,細看我們的造字,比如拿“醫”字來剖析,外面的框讀音爲“方”,裏面是“矢”(箭),而射箭的“射”拆分身和寸,寸者,心也。矢被框住之後就可以顯得方正了;我們再來看看“疾”,就更可以反觀“醫”的奧祕了,“矢”失去了平衡,不中正,於是導致了“疾”放到框裏,讓它恢復身心平衡,這纔是真正的健康啊!

感謝劉師的指引,讓我們能從一筆一劃中感悟文化,感悟祖先的偉大與傳承的脈搏,感悟文化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感悟“醫爲通業”,感悟“道”的無處不在....

心底裏,突然就有了底氣!

三和課堂公益講座

二. 孝治天下

你有多久沒有祭祀過祖先了呢?

你還記得你家裏祖父甚至曾祖父的名字嗎?

“中國文化,就是以“孝”來開宗明義的!。

所以《孝經·開宗明義》開卷便講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們積累德,要從孝開始,這是最方便的......

孝的人一定容易教,因爲教這個字的左邊就是孝。中國文化能夠綿延不斷,我們的文脈容易傳。"

---- 劉老師在引橋課上強調

中國文化的開宗明義是什麼?是以“孝”。

我特別慚愧,和先生聊起這幾年每年能到祖先墳前祭祀的人太少了,爺爺和奶奶的名字都差點要忘記了,更別提祖父和曾祖父了。

孝,至少還包括“尊祖敬宗”這層含義。

這些年,因爲《論語爲政篇》裏這句話:“爲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爲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不孝。”它一直鼓勵我在醫上去努力,而我之前也僅僅是理解了字面上的“醫”,而不是如今由“孝”帶出來的“醫道”!

劉師提到醫道傳承,以後招收三和學子,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要從孝開始考察

雖說有幸成爲四屆同有班的學子,可是聽完這段話,內心十分惶恐,自己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認識是如此的膚淺。

有時候先生和姐姐、姐夫關係不是很好,正是孝悌中的”悌“沒有做好,我在其中沒有做到很好的調劑作用。

“悌”都做不好,到頭來傷心的還是公公婆婆,又怎麼能把”孝“做好呢?

一個國家、社會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如果家庭和睦,即便錢財不多,心安情緒穩定,自然一家人身體也會好。

在這個溫暖的家待好了,正如劉師所說,”就能以小見大,出來工作,對單位、社會一定會有貢獻。“

孝文化,原來真是關乎天下的大事情。

三.後話

《孝經》圖

突然想起,上個月到廣州白雲山的孝文化廣場,自己還納悶景區爲何會有24孝故事和18米長的《弟子規》石刻

後來查詢資料才得知廣州市各所中小學會定期組織學生來到白雲山,通過開展誦讀《弟子規》,讀24孝故事(如孝感動天、百里負米、齧指痛心、親嘗湯藥、臥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等故事),將歷史典故與傳統文化、自然景觀與廉潔文化自然結合,爲之點贊啊~

不得不說,我回來補上這一課,還多虧了劉師的指引,六六老師的舉例分析,讓我理解得更深。

還得從日常生活中去“行”,尤其是內心的修行。

恍惚間,我就像個變回了嬰兒,蹣跚學步。

我得重新從經典開始學“文”和盡“孝”,如何做人,做一個對家庭、社會有用的人!

</articl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