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开始,我们最不想做但最应该做的其实是这件事

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
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的第217篇原创分享。文:书先生,2021年1月1日,新加坡)


引子

2020年过去了,或者,准确地说,终于过去了。

以往这个时候,总会有些怀念的声音。今年不一样,身边没有一个人怀念2020年。相反,人人都在庆幸它终于过去了。

虽然理性告诉我们,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因为时节的转换而发生特别的变化,但这种带点仪式感的行为,总还是能给人安慰。某种程度上,人类正是因为这种“明天会更好”的乐观态度,才走到了今天。

所以,不怀念并不是我们对2020这个无辜的年份有多么讨厌,而是我们在表明一种态度、一种希望——新的一年,一切都会更好。

乐观的人,往往同时也是行动派,因为我们知道,事情并不会自动变得更好,我们总得做点什么,来推动事情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所有的行动都是基于当下、放眼未来,而所有的当下都是过去状态的总和。所以,2020,我们不怀念,但仍然值得回顾。

在今天的推文里,我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对2020年的反思和收获。

想不到

2020刚开始的时候,我和路夫人还在德国不来梅访学。我们憧憬着,开春之后,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到一直想去的欧洲城市走一走。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不来梅下了第一场雪。当我在雪地里写上“武汉加油”时,怎么也没想到,一年之后,这小小的病毒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初雪的前几天,我应不来梅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的邀请,给一些留学生和当地师生做了一场介绍中国春节的小报告。报告之前,在我的提议下,在场的所有听众为疫情中不幸离开的人们默哀了一分钟。

我能确信,在场的人都在真心地为中国人民祈祷。那时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年后,媒体上的世界会如此分裂。

不久后,德国疫情也爆发了。不来梅大学开始改上网课,我和路夫人也减少了外出。我们当时最大的安慰就是至少我们在一起。

没想到,很快这最大的慰籍来源就失去了——3月份,我被南洋理工大学强制召回。

回新加坡的过程很曲折。机票买了被取消,再买再被取消。学院接二连三通知,并且下了最后通牒,3月29日之前不返回,就暂定学籍。

在最后关头,终于买到了一张机票,取道汉堡到柏林,从柏林坐飞机到多哈,再从多哈转机到新加坡。这一路的跌跌撞撞和心路历程,我写在了3篇《南洋学记》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后台搜索“南洋学记”来看一看。

想不到,这一分别,就是9个月。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去年在欧洲的唯一一抹亮色就是去奥地利滑雪。本来想着看一看欧洲的春色,结果专门去德国过了一个冬,可见世事真是难料。

煎熬

我和路夫人在一起已经14年了。两个7年之痒的时间过去了,我们非但从未痒过,甚至可以说一直保持着初恋的热情。不管是分隔两地还是在一起,我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常常聊到深夜。

虽然从2013年开始,我就一直在外求学。但在求学的前六年里,我们从未分开超过一个月以上。无论我是在北京还是在新加坡,我们都保证一个月至少见一次面。不是我飞回去看她,就是她飞过来看我。

但去年,这个规律打破了。这次是我们在一起以来,分开最久的一次,而且什么时候能够再见,还遥遥无期。

当我和路夫人一起在不来梅的时候,我觉得不来梅是一个安静、安全的小城市。可当我把路夫人一个人留在不来梅回到新加坡之后,不来梅于我,突然变得面目可憎起来。我开始觉得这个城市处处是危险、到处有坏人。

路夫人出去跑步,我害怕她碰到坏人,叮嘱她不要跑到太偏僻的地方;路夫人出去购物,我担心她碰到坏人,叮嘱她避免和人发生争论。

这说来好笑。在不来梅的时候,我觉得路上碰到的人个个都友善,一离开不来梅,我突然就认为他们个个都不怀好意了,就仿佛不来梅人民的品格会因为我的离开而发生剧变。

岂止是不来梅,凡是路夫人一个人待著的城市,我都觉得危机四伏,而只有我也过去,危机才会解除。虽然理性告诉我这种想法是毫无根据的,但一旦分开,这种非理性的想法便会袭上心头。

刚回到新加坡的头一个月,我心绪非常低落。那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自我怀疑。为了不被暂停学籍,我选择了匆匆回到新加坡,把路夫人一个人留在了疫情正在加剧的德国。

赶路时,来不及多想。一旦安顿下来,我便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隔离的那两周,我非常的沮丧。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因为我在路夫人可能最需要我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她。

我感到自己背叛了自己所受的教育,甚至感到一丝荒谬:我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一定不要在最危险的时刻把最爱的人抛在身后,但是为了能够继续接受教育,我却不得不违背自己所受的教育。

我当然知道,从长远来看,我选择完成学业,对家庭的未来肯定更有好处。我也知道,从概率上来讲,即使我和路夫人分隔两地,最终发生遗憾的概率也是极低。但在那个情境下,我还是忍不住陷入了沮丧、自责和自我怀疑。

所幸路夫人是个豁达之人,而且我们互相非常信任,再加上我的导师们(对,我有很多导师)也一直开导我,在短暂的低落后,我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

如果你去翻看我去年3、4月份的公众号推文,你可能看不出来我当时的挣扎。这是因为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在经历情绪的当时表露出来。

以前和父母或兄弟发生不愉快后,我往往会隔上一周才会告诉路夫人。路夫人经常批评我这个习惯,但我有我的考虑。我认为,在情绪正盛的时候和最关心你的人分享,因为对方肯定会站在你这边,情绪不但不会平息,反而会火上浇油。

路夫人肯定是关心我的人,一直关注我公众号的人,肯定也是关心我的人。如果我当时就分享,可能就会流露出对学校强制召回的不满。关心我的人可能就会赞同我的观点,一起来批评我的学校。

看到大家的赞同,我可能更加相信自己的看法,于是陷入正反馈加强的循环。但在情绪控制下的发言,不一定公允,事后再看,很可能会后悔说过的话。与其事后追悔,不如尽量从源头上掐断这一反馈链条。

平静

接下来的日子就显得很平静了。

新加坡进入了阶段性的抗疫。先是最为严格的“断路器计划”(Circuit Break),严格禁止聚集,除了超市等售卖基本生活物资的店铺,其它商铺一律停业,社会生活也基本陷入停滞。

随着疫情的减轻,新加坡进入第二阶段。大部分商铺都允许营业,但聚众活动不能超过5个人。现在,新加坡控疫已经进入第三阶段,集体活动的人数限制从5人提高到了8人。

虽然英国传来的病毒变异消息给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但是随着各国疫苗相继上市,我们彻底战胜疫情,大概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就在今年内,整个世界会逐渐恢复到疫前的状态。

这相对平均的几个月里,我和路夫人保持着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视频通话。由于欧洲的抗议措施并不十分严格,路夫人四五月份还在瑞士和马耳他游玩了一番。

看到路夫人开心的游玩——这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我就特别开心,特别有干劲儿。

反思和结语

过去的一年,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糟心的感觉。但是,站在2021,回望2020,或许除了庆幸它已经过去,我们还可以学到点什么。

疫情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危机。可是汉语很有意思,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我想,对我们大多数并没有受到疫情最直接冲击的人来说,正常的生活突然刹了车,这未尝不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的好时机,也是一个学习充电的好时机。

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在危机中从容反思和学习进修的条件,这需要有一些经济基础,还需要家人的互相支持。

在这场危机里,有的家庭解体了,有的伴侣发现更爱对方了。其实,并不是这场疫情造成了这些结果,突发的事件不过是让人们更坚定了本来就有的想法,心境的改变也让本来犹豫的人采取了更果断的决定。

刚分开的那段时间,路夫人对我说:“很多家庭在危机中发生的事情,其实大多都不是因为这场危机产生的,而是过去的各种决定累积到现在的结果。疫情只是一个爆发点。如果我们不过好今天,就是在为下一次危机累积负面材料。”

路夫人是个睿智的人,我很庆幸关键的时候总能得到这么睿智的开导。

我知道,在大家都在“欢送”2020的时候,我选择回顾和反思,可能有点不合时宜。但如果没有回顾和反思,我们就难免重蹈覆辙。往前看是对的,但没有后视镜的车,毕竟有隐患。

这是我对2020的反思,下一篇我会谈谈我的2021计划。您在2020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明天一定会更好,与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