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於漪全集》其一有感

文/熊貓

最近買了一箱書——《於漪全集》。精神食糧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第一本基礎教育卷。

這一本書裏面收錄了許多於漪老師關於基礎教育發表觀點的文章,每讀一篇,我都彷彿在聆聽於漪老師的講座一般,越“聽”越振奮人心,因爲於老師的很多教育觀點、理念放到今天依然適合,所以,忍不住邊讀邊記,邊讀邊劃,這一本書已經讀舊了。就是側邊空白作批註的地方太少,要不然可以記下更多的想法。

關於讀後的收穫,我主要想從以下幾點來分享。

一、提高站位,明晰教育目標

教師是爲祖國未來培養人才的,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於漪老師說:“三個面向的指示打開了我們的視野,教育我們看問題要動腦子,要站在時代的高度,看得遠一些,想得深一些。”

於漪老師還說:“眼前的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要調查瞭解,熟悉他們的知識、能力、內心世界。但出發點畢竟不是目標,因此,教師在把握學生實際的同時,腦子裏一定要有清晰的明日建設者的形象,以明日建設者的要求來指導和促進對今日的學生的培養。”

好佩服於漪老師,她這一番話撥動了我的心絃,讓我爲之心動。我們作爲教師,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站位,不明確自己是在爲未來培養人才,僅僅是上課教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應該從學情出發,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不能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現代社會不會需要背功很好的書呆子。

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把知識融於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中,在訓練學生語文能力時,發展他們的思維力、想象力、觀察力、記憶力,引導他們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鍛鍊和提高素質。

二、變等爲創,創新教育方法

於漪老師說:“語文教學中如何貫徹三個面向精神,不是等待別人去創造,也不是等着去學別人的,而應是靠自己去學習,體會,實踐,總結,創造。別人的經驗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啓迪自己的思考,但起點主要還在自己的腳下,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幹。”

打鐵還需自身硬,正如於漪老師所說,我們不能等着用別人現成的教育經驗,而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創造屬於自己的教改經驗。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語文名師不少,他們都有自己的教育經驗和教育主張,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他們的專著開拓自己的教育思路,但不應該照搬經驗,應該校情班情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所以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學生情況進行調整,然後再實踐。

我自己也有嘗試,有“朗讀比賽”、“經典閱讀周”等活動,但是效果不算很理想。因爲孩子學們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他們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投入度不夠,很多學生只是應付了事,沒有真正認真地參與進去。

所以,教育改革並不容易,會有多方面的阻力,但是接下來就不去實踐了嗎?不,我會繼續實踐,不斷改進,思考背後投入度不高的原因,然後再改進方法。

我要向於漪老師學習,變等爲創,不斷改進,不斷反思,爭取形成自己的教育經驗。

三、優化環境,重視環境育人

《孔子家語》中雲:“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所以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環境和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培養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說:“不是浪費的盛裝,而是內心的藝術感所求的樸素的表現。我們的校容要井然有條,秩然有序,凜然有不可侵犯之威儀。”

所以,校容校貌不在於豪華,而在於整潔、美觀。

我更多地想談談班容班貌的建設。班級風貌的建設我覺得首先要做到乾淨整潔,要讓進教室上課的老師心情愉悅。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我做班主任的時候,每次上課前都會督促他們桌椅擺整齊,座位下的垃圾及時撿起扔到垃圾桶,這樣,反覆訓練,堅持一學期,他們才養成習慣。

除此之外,桌肚的整理也要花功夫,有的時候引入比賽,比比誰的桌肚更乾淨整潔,會有很好的效果,這種比賽最好一月一次,然後每週不定期抽查,慢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班級風貌建設還需要重視學風的建設。引入閱讀我覺得就很好,我自己以前是通過閱讀活動,帶領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風的,大家都會交流最近讀什麼書,有什麼收穫,每節語文課前,也會進行閱讀分享。

於漪老師更多的是從優化學校環境談想法的,或許是自己站位還不夠高,校園環境的建設自己的想法很少,不過我一直覺得學校建一個校史館很有用,可以不斷更新學校獲得的榮譽。

每年一年級入學的時候,帶領學生參觀校園的時候,去校史館看看,讓他們以自己的學校爲榮;每年新入職的老師也去參觀,讓他們以學校爲榮。

結束語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覺得也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希望自己能夠堅持閱讀,加油(ง •̀_•́)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