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浪費時間的行爲,每天影響你35000次

前天從外面回到辦公室,正好聽到同事講什麼“那個男孩不是他的兒子,小孩都五年級了”,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誰啊誰啊”,然後同事就滔滔不絕跟我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還一起感慨半天。

結果那個時間段計劃完成的任務又泡湯了!!

爲什麼在聽到八卦消息的時候,會想都不用想就決定去聽,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呢?

坐定認真想想,這樣不經思考就決定的事情似乎很多:看到一羣人聚在一起就想看看怎麼回事,有同事來講八卦立刻豎起耳朵傾聽,看到打折腳步就邁進店,沒事的時候就把手機拿起了刷刷......

怎麼這麼多不經思考的決定呢?這些事情都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前兩天看了《讓你的時間多出一倍》這本書,才發現,原來不經意間決定的事情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一項研究顯示,你每天至少要做35000次決定......你做的所有決定中有99.74%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完成的無意識決定......影響這些決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你的習慣、信仰、慾望、目標、害怕的東西等。你的大腦會“自動”選擇和你在這些方面的偏好最契合的選項。

無意識決定意味着大腦的自動駕駛。

大腦自動駕駛雖然爲我們節省了精力,但是很多無意識的決定卻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比如加入八卦聊天的陣營,比如當看熱鬧的圍觀者,比如閒下來就拿起手機.......

這樣浪費的時間還挺多,怎麼做才能減少這樣的時間浪費呢?既然大腦是無意識的做決定,那我們是否可以提前設定標準來讓大腦根據標準做決定呢?這樣既節省精力,又減少時間的浪費,還能做出好決定。

必須可以!

只要提前給自己的大腦建立時間過濾原則就可以了。

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人嘗試過了。

有一天,著名的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位弟子跑過來對蘇格拉底說:“老師,你想知道我剛剛聽到的關於狄奧根尼的消息嗎?”

蘇格拉底說告訴我這件事情之前,先接受我的“三重過濾測試”:

你百分百確定你要告訴我的事情是真的嗎?

你要跟我講的事情是一件好事嗎?

你給我講的這件事,我知道了之後會對我有什麼幫助嗎?

弟子不說話了。

蘇格拉底最後說:“如果你想告訴我一件事,這件事既不是一件好事,可能還不是真的,而且對我也沒什麼用,那你爲什麼要跟我講,我又爲什麼還要聽你說呢?”

通過這段智慧的對話,我們看出建立過濾機制有多麼的重要。

給自己的大腦建立時間過濾原則,就不會什麼事情都關注了,更不會無端的浪費很多不應該浪費的時間。但是如果任由大腦自動駕駛,可能浪費了都不自知。

如何給自己的大腦建立過濾機制呢?作者給出了他的時間過濾原則,可以參考一下。

我尤其關注的幾點是:1金錢上的回報;2需要時間的長短及可行性3是否有利於職業發展;我是否對它感興趣甚至充滿激情。

根據作者的過濾原則,我們在確定自己的過濾原則的時候,基於價值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關聯度,即這件事情與你是否相關,10分的相關度可以打幾分。如果低於6分基本就可以忽略了。

2.收益值。做這件事情你可以得到的收益是什麼,這個收益可以是健康、認知、精神、金錢等諸多方面。

3.影響度。這可以從影響的範圍和影響的時長兩個維度考慮。

4.價值感。這件事情做完會有價值感,還是會覺得後悔。

5.興趣度。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嗎?

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考慮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最後制定的原則也是不一樣的,關鍵是適合自己,能夠幫自己過濾掉很多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

比如我自己,以前我爲了避免自己過多關心不該關心的事情,我經常會問問自己:這件事情跟你有關嗎?

就這簡單的一句話,幫助我過濾到很多不該關注的事情。這次看到作者的過濾原則,我又進行了優化,現在我的過濾原則變成了這樣子:

這事跟我有關係嗎?

這事做過後會讓我有價值感還是後悔?

這事的半衰期有多長?

我們的過濾原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階段一定是有最適合你的那一個原則,或者內容不一樣,或者只是排序的變化,但是它一定是最適合你當下情況的。

過濾原則可以用於工作中,也可以用於生活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設定不同的過濾原則,但是一定是簡單易記的,否則那麼長自己都記不住,你的過濾原則就流於形式了。

當出現一些讓自己難以選擇境況的時候,可以制定適合特定情況的過濾原則,這樣可以更方便你做出決定。

時間過濾原則的最終目的不是節約時間,而是讓你生活的更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