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收音机的人

五十年前,在一所简陋的农家小院里,一棵大槐树下,一个孩子正痴迷于一件事:他把一根天线连在树梢上,一根地线接在地上,中间连着最简单的二级管,一接上电,那里面便传出沙沙的声音,于是方针政策、新闻戏曲……便杂沓而来。最简单的最原始的收音机成了这个孩子的宝贝,让他知道在偏远荒村之外还有一个广大而精彩的世界。如果没有收音机,那个孩子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可有了收音机,他就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对人生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走近了当初的那个孩子,并参观了他的“民俗老物件收音机展览馆”。

上得二楼,我看到满满一层楼排放整齐的收音机时,内心非常震憾。原来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竟可以热爱到如此地步。张岱说:“人无癖,不与可交,以其无深情也。”肖光和老师的深情全寄托在收音机上。

肖老师本来就健谈,置身在自己的藏品当中,更是侃侃而淡,神釆飞扬。一件件收音机,他都细致地给我们做解说,如数家珍。

《幽梦影》说:“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我补一句,收音机以肖光合为知己。

古人云,君子可以以一物达观天下,肖老师的收音机是按年代顺序摆放的,依次参观完,就仿佛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历史的变化与沧桑拂面而来。

其实办私人博物馆是一件寂寞的事。虽然县里市里都给做过报道,名人雅士也曾聚集在此,但漫长的普通的日子里,却鲜有人来。博物馆的清扫和维护全由肖老师一个人来做,他每周都要从天津回来一两趟,把两层楼全清理打扫一遍,然后就到工作间里,做他的研究维修工作。

在自己热爱的收音机当中,肖老师一定是幸福的,但也是寂寞的。

在香河县的南端——刘宋的吴庄村,有一座寂寞的私人博物馆,欢迎有缘人来看一看,开一开眼界,与肖老师聊聊天,您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