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萬事都從做人開始


《孔子聖跡圖》 明 佚名

我年紀大了,直話直講,我認為現在的教育出問題,不在孩子,而在家長。對不起,先請大家原諒,我這個人講話很直爽,我認為現在中年以上的家長本身就有問題。我們中國近一百年來,傳統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發展弄迷糊了,整個國家上下近一百年來很茫然,教育也好,人生也好,沒有方向了。現在是跟著利益跑,唯錢主義,有錢就好。我們居然走上這樣一條路線,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也無可奈何。

我發現大家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南懷瑾是個學佛打坐搞修道的人,想跟他學一點修身養性,如不能成仙成佛,也至少祛病延年。這個觀念錯了,不是這樣一回事。我從昨天曉得以後到今天,就自己反省,我太馬虎了,這活動本來是個好事,可是搞嚴重了。

大家真的要學,就千萬不要認為這一套是長生不老之學,什麼健康長壽、成仙成佛,不要存這個希望。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那麼有沒有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

仙佛之道在哪裡?今天正式告訴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學修養身心,重點是兩本書,請諸位聽清楚,一本是《論語別裁》,講聖賢作人、做事業的行為。書名叫作“別裁”,是我客氣謙虛,也是誠懇真話;我不一定懂得中國聖人之道的傳統,不過是把我所瞭解的解釋出來,其中有許多解釋與古人不同,有的地方推翻了古人,很大膽,因此叫作“別裁”,特別的個人心得。譬如一塊好的布,裁縫把它一塊一塊裁剪了,重新兜攏來做成衣服。我在序言裡也講到,我不是聖賢,只是以個人見解所瞭解的中國文化,做人做事是這樣的。所以你不管學佛修道,先讀懂了《論語別裁》,才知道什麼叫修行。

現在有個流行的名稱叫“粉絲”,據說外面我有很多粉絲,其實都是假的,他們自欺欺人,我也自欺欺人,他們連《論語別裁》都沒有好好看過,好好研究過。因為我這一本書出來,之後外面講《論語》的多起來了,各個大學都開始講《論語》,我也很高興。

《論語》真正是講聖賢做人做事的修養之道,也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內聖外王之道。孔子是中國的聖人,在印度講就是佛菩薩,在外國就叫作先知,在道家叫作神仙。可是儒家的傳統上,只把大成至聖孔子看作是一個人,不必加上神祕外衣,他就是一個人。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孔子聖跡圖》 明 佚名

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講過了,孔子的全部思想瞭解了,就知道什麼叫做“學問”。普通一般的說法,“讀書就是學問”,錯了。學問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學。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這不是我個人別出心裁的解釋,我們把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講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個人。

自“子曰:學而時習之”開始,全部《論語》二十篇連起來,都是學問。學問不是知識,不是文字,學問是拿人生修養來體驗,隨時隨地來學習,才能達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這樣,才能算是“知言”,纔不是白讀了《論語》。我認為《論語》的精神大致是如此。對與不對,我也不知道。我的學識止於如此,如果明天更有深造,那又另作別論了。

總之,萬事都從做人開始,一個人生,無論做什麼事業——做官、經商、做學者、做平民,都是要做人。事業的升沉成敗,各有變化不同。但無論如何,總要做人。

——《論語別裁》

《孔子聖跡圖》 明 佚名

我們看《論語》,深入了,很有趣味,像看小說一樣,不必用那麼嚴肅的態度去看。

宋朝開國的宰相趙普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句名言。據歷史上記載,碰到國家大事或重要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他都停留下來,把今天不能解決的問題,擱置到明天再解決。有人看到他回去以後,往往在書房裡拿出一本書來看。後來他的左右,為了好奇,想知道這個祕密,背地裡拿出來一看,就是一部《論語》。其實《論語》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治理國家,更沒有告訴我們什麼孔門的政治技巧,它講的都是大原則。本來讀書就不該把書上的話呆板地用。通常某一句書的原則,可以啟發人的靈感,發生聯想。

我們小時候讀書的經驗,遇到不懂的句子,問到老師時,老師說,你不要管,背熟就行了,將來就會懂。我們當時對這種答覆,心裡很不滿意。但背熟了以後,年齡慢慢增加,做人做事的經驗多了,碰到某一件事,突然觸發了這一句書,給我們很大的靈感,很高的智慧,往往就因此知道如何去處理事情,這是事實。

現在我的觀念,有許多地方很大膽地推翻了古人。在我認為《論語》是不可分開的,《論語》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們手裡的書中,現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開始把它圈斷了,後來成為一條一條的教條,這是不可以圈斷的。再說整個二十篇《論語》連起來,是一整篇文章。

現在,我們的看法,不但是二十篇《論語》,每篇都條理井然,脈絡一貫。而且二十篇的編排,都是首尾呼應,等於一篇天衣無縫的好文章。如果要確切瞭解我們歷史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神,必須先要瞭解儒家孔孟之學,研究孔子學術思想的體系,然後才能觸類旁通,自然會把它融和起來了。

我們現在所要講的,便是要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地體驗,擺脫兩千餘年的章句訓詁的範圍,重新來確定它章句訓詁的內義。主要的是將經史合參,以《論語》與《春秋》的史跡相融會,看到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社會的紊亂面目,以見孔子確立開創教化的歷史文化思想的精神;再來比照現代世界上的國際間文化潮流,對於自己民族、國家和歷史,確定今後應該要走的路線和方向。

因此若能使一般陷於現代社會心理病態的人們,在我們講的文字言語以外去體會,能夠求得一個解脫的答案,建立一種卓然不拔、矗立於風雨艱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這便是我所要馨香禱祝的了。

——《論語別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