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效果不理想,可能是因爲太刻苦了

最近學生上課效率特別低,搖頭晃腦明顯不在狀態,即使上午第四節課(10點30分),依然有很多同學打瞌睡。不打瞌睡的同學也是目光呆滯,無精打采。

詢問學生,都說太累了,我問是睡不好嗎?學生說,也不是,就是感覺不想學,學不動了,沒勁兒,就想看課外書輕鬆一下,可是一看就剎不住……

我特別理解學生,他們的“累”,不僅是睡眠不夠,更多的是精力消耗太多,沒有及時補充。畢業班的課安排的滿滿的,從早上7點坐到教室上早讀到晚上10點半晚自習結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而且週六還要上一天課;

周天又被父母安排各種輔導班,幾乎沒有休息和放鬆的時間,學校老師家長包括學生自己都擰成一股繩,全力以赴奔赴高考。

但是從每次的考試成績來看,這樣廢寢忘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顯著,反而有些同學不升反降,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學習方法的不同導致的成績不理想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習效率不高。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包括學生自己,都認爲不浪費一分一秒的學習,肯定會出成績,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精力經不起這樣“頭懸樑,錐刺股”般的消耗。

精力並不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步上升的,相反,持續刻苦,爭分奪秒,精力總反而呈一條持續下降的曲線。

舉個例子,精力就像滿格的電池,隨着使用頻率增加,它不斷地消耗,當電量不足的時候,這時我們要停止使用,給它充滿電,這樣就能持續工作。

同理,當自己精力充沛時,學習效率很高,一旦精力消耗到一定程度,注意力就開始渙散,思維開始變慢,如果持續消耗,那麼就會出現分神的情況,自然而然,學習效率就很低。

所以,當發現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時,這個時候不是憑着意志力繼續學習,相反,應該停下來休息10—15分鐘,等精力滿格,再學習,效率反而很高。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學習爲什麼要“勞逸結合”。

周玲在《認知覺醒》中揭示了“主動休息”的祕密。他對比了刻苦學習者,輕鬆學習者和高效學習者的精力變化曲線圖,發現懂得主動休息的人,精力可以快速恢復,而且學習效率高。

相反,刻苦學習者精力曲線隨着時間流逝一路下降,到最後會出現失控狀態,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很多學生一休息看看書就停不下來,聽首歌都能欲罷不能。

因爲他們精力消耗嚴重,一旦放鬆,就不想再次投入緊張的學習氛圍中,容易沉迷於舒適的娛樂活動。

不僅是學習,工作、閱讀都是如此。主動休息,讓精力復原,才能保持專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