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小心!懲罰!

臨近學期結束了,各個學科新課已經講完,幾乎都進入刷題模式(爲了更好地夯實知識),不刷題時千好萬好,講課時風平浪靜,一刷題就相當於紡花車搬到當院裏試試你小妞的本事,各種各樣的“牛鬼蛇神”全都見光死了。於是教室裏家裏難免會上演這樣的畫面:老師被氣得七竅生煙,學生被罵得狗血噴頭,家長被氣得血壓升高………


於是各種各樣的懲罰就像壓倒悟空的五指山一樣,紛至沓來,呼嘯着衝向學生………

想想也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孩子不聽勸,請來巴掌勸”,這些不都是爲人師,爲人父母的殺手鐗嗎?我們對這些心照不宣的招數早就習以爲常了。如果孩子還沒有按照咱們預設的發展,那隻能說懲罰的力度還不夠,沒關係,來個加強版的、升級版的,不信你能逃出我的手掌心!

平日裏對自家的孩子也好,對學生也罷,我真的是把上面的這樣招兒奉爲圭臬的。

在啃讀《正面管教》時,看到關於懲罰的嚴重後果時,真的驚起了我的一身冷汗。

你仔細想過孩子們受到懲罰時會怎麼想嗎?有些孩子會認定自己是壞孩子或者自己沒用,有些孩子會決定不再做那些讓自己受到懲罰的事,但他們這是出於恐懼和害怕,而不是因爲有了對與錯的概念,正是這些孩子可能會成爲“討好者”,他們總想要證明自己還有可取之處,因爲其內心深處認定自己不夠好,另外一些孩子則可能琢磨着以後怎麼打敗你,或者將來怎樣纔不會被你抓到。很多孩子想到的是報復,受到懲罰的孩子常常會很快做些什麼來跟你扯平。在受到懲罰之後,有些孩子心裏會留下不公平的感覺,他們不會將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懲罰的行爲上,而是對懲罰他們的人充滿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屈辱。

這就是不管不顧地懲罰孩子之後的報應不爽。幾乎每一個家長或老師都可以對號入座地找到你家孩子或你的學生——是討好你?是報復你?是打敗你?還是懲罰你?總有一“款”是適合你的。


非常遺憾的是,有不少成年人錯誤的認爲,孩子之所以繼續他們的不良行爲,是因爲受到的懲罰還不夠嚴厲,還不足以使孩子從中吸取教訓,所以他們會更嚴厲地懲罰孩子,而孩子呢,則會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扯平,於是報復循環便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永無休止。一直到孩子十幾歲之後會做出種種極端傷害性的行爲來徹底反叛,比如離家出走甚至吸毒等等,這個時候父母纔可能意識到報復循環的嚴重後果。最讓人心痛的是,孩子們通過這種報復對自己造成的傷害遠大於給父母帶來的傷害。

我在實施“懲罰”這個殺手鐗的時候,不分青紅皁白,只要沒有認真完成作業的,只要知識掌握得差到一塌糊塗。按照平時的規章制度,罰!壓根把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學生應該是有自己獨特心靈世界有充分主體意識的人”這句話拋到了腦後。徹底把他“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棵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的觀點扔到了九霄雲外。

我也絕對不曾想到懲罰孩子自己一時爽帶給孩子的傷害的漫長性不亞於切爾諾貝利核輻射的持續嚴重後果!

只要大人志在必贏,就會迫使孩子成爲輸家。

如果父母或老師不再注重於後果而轉爲關注於解決問題時,不論是家裏還是教室裏的氣氛,就會都會朝着良性的方向發展變化。只是很遺憾。我們眼中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後果),至於導致這個後果的過程或者說最後隱藏的問題,我們已經無暇顧及。那時候。有的時候我們作爲成年人也會被裹挾着往前走,忘記了問題不止是用來解決的,更是爲了瞭解的。

沒有什麼事兒能比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贏得他們的合作了,畢竟孩子纔是事情或者學習的主體人。

再看看書中所說的懲罰的4R後果——

1.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現在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我偏要對着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5.退縮——要麼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要麼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儘管父母和老師們不願意承認,但他們喜歡使用懲罰的主要原因是要顯示自己能“贏”孩子的權利,或者通過讓孩子喫苦頭而報復孩子,其實這種念頭背後的下意識想法是“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要按我說的去做,否則有你好看。”還是那句話,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要贏得孩子?我們總是陷入這個魔咒,很難跳出來。

還有一點是相當可怕的——作爲成年人應該認識到,既然你希望孩子們控制他們的行爲,那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爲(不要動不動就朝孩子們呵斥,就懲罰他們)也不爲過,不能和孩子之間有州官和百姓的區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臨近期末考試了,不要動不動就斥責孩子、懲罰孩子,想想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爲。因爲你的憤怒背後掩蓋的是恐懼的情緒。因爲你的懲罰背後帶來的是孩子一系列的嚴重後果。

寫下這段文字,當做給自己的提醒,立此爲據:不要再拿懲罰當做殺手鐗了,該學着用尊重用理解用愛心去對待所有的孩子(自家的、他人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