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听的老师

          做一个善听的老师

                  ——读《倾听着的教育》

      读书沙龙(第四十七期)
时间:2021年1月5日晚8:00
地点:河南省杏坛网研社QQ群
共读书目:《倾听着的教育》

昨天是2021年元月4日,假期结束开学第一天。早上我刚进教室,房老师就抛给我一个问题:“你了解赵明姿吗?”我想了想,摇头说:“不了解。”

正常来讲,接班四个月了,对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前一二十名的学生,老师应该非常熟悉。但是,我勉强想起她的模样,却想不出她的声音,因为我几乎没有听她讲过话,即使偶尔被动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她的声音也是勉强能“捕捉”得到。久而久之,也就尽量避免挑她回答问题了。

明姿同学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看似用功却屡见退步,房老师跟她的谈话总是起不到预设的效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她自己肯定也非常苦恼,为什么不愿跟老师交流?

读了《倾听着的教育》这本书,我认识到:学生的倾吐,需要从教师的倾听开始。

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身边很多人的做法,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倾听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倾听。这样的倾听从教师自我的需求和眼光出发,去捕捉、选择、剪裁来自于学生的声音,所有对学生的听,都出于教师的预设,进而把收取的声音强行拉入早已设计好的频道、频率之中。这样的倾听,只是一种验证,验证教师原有的意愿、设想是否合理、正确。这样的倾听,不能聆听学生内在的真实的声音,而是站在学生的外面,且听且看……总而言之,这样的倾听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如果学生“识破”了老师并非真诚地与之沟通(很可能在这之前多年的学习中,他已有过这种看似关心实则漠视或干预的谈话经历),他还可能向老师倾吐心事或求助吗?

那么,怎样做一个善听的老师呢?

一、富有耐心。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话,不表露不耐烦的情绪,必须让敏感的学生觉得老师确实是在关注他,他才会更乐意向教师倾诉。

二、有同理心。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所以,对孩子的声音倾听之后要有“回响”,而且是有“同感”的回响。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应当是一个能够懂得和察觉青少年思想与情感脉搏的人。

三、表明态度。倾听学生之后,要对学生的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少一些干预,多一些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倾听,既是在理解他,也是在帮助他。

四、保守秘密。很多学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除了感觉不到被理解,还有一个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害怕老师不能保守他的秘密。所以,如果我们能小心、细致地珍重他的秘密,他就会对老师表示出无限的信任,同时他也会更强烈地渴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只有让学生通过教师无微不至的倾听,感受到教师与他同在,我们才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改变学生和发展学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