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語二則

1 2020/09/09 晨

我明白你的心,不那麼輕易與我背向,更難以對我生氣、不滿。

另外,關於生活。你要活在每一個事件裏,那些構成生活的瑣碎的片段它們並非微不足道,並非僅作通向正務的過渡,或爲了生活下去不得不解決的麻煩事。它們不是生活的部分,而是生活的全部。

這不是審判句急於給生活事件定位、標價,更不牽涉個人的生活方式自由。對於反駁者來說,它毫無意義;對於傾聽和接納者來說,它是打開生活的全新思維。一句話過於執着它的嚴謹和對錯,就會陷入非黑即白;一句話我們並非是要去審判的或者任由自己被其審判,我們要洞察——那意味着堅定自我本原存在、打開多向眼光,去探尋其中的合理性——這全在於你,至於你能得到怎樣的禮物。


2 2020/09/10 晨

謝謝你,打開我,源源不斷。我最好的導師。

此前,夜裏閒聊。談到道理的存在對於終須自己親身經歷它的人,是否是限制與阻隔——限制人的思維座標,把他阻隔在原本可通向的無限可能性之外。類似於人如一點降生在大地上,生來就有聲音告訴他往西走,他懵懵懂懂地順從,因爲往西者甚衆,令他以爲事實本應如此。這樣一來,對於這個世界的全部體驗我們收穫的就只是其中很少的1/4。而真實情況具體如何慘淡我們更是不得而知。聯想到愛因斯坦曾提到人類潛能的開發量只是百分的零頭,這很令人震驚的,同時不也很令人反思嗎?我們因爲"與生俱來的偏見"錯過的一切,我們止步未敢通向的方向,未曾抵達的荒原路途,那裏,有無限自我可追、可探、可尋。

道理的存在確實使簇立很多侷限、阻隔;人們歷盡一生想把所知所獲明曉於後人,這原本出於慈心和善念。那麼問題出在哪?不在事物本身,而在於人們對待道理的方式——太過於遵從一些,覺得非此不可,以自己的睿智爲後代斬斷他途。人們在用一種不恰當偏離的做法,扭曲了道理原本只是純粹交流的本質,它只是個人陳述,不做出評判,也不指向唯一方向——它只是某個人向某個方向作出的引伸。若一句你以爲是道理的話,它充滿着評判,威脅,恐嚇,專制與權威等,那麼勸你當即掙脫它。既然存在善念的道理,自然也——或許不該這樣說(說的人只以爲有理非存壞心),但人們看待道理的眼光偏離確鑿影響到如何對待道理。總之,有些獨斷的話語稱不上真正的道理;而有些看着獨斷的話,獨斷的只是性格和語氣,內涵充滿智慧。我們必須具備這個能力從表面看到深層,以本質思及表象。

因而,我並不認爲道理在這個世界是不適宜存在的。那樣我只感覺到寂寞,就像一個人在人生茫野上行走,沒有方向,沒有聲音,無人給你以影響,甚至沒有風,去向何處都無所謂,無人說自然也無人聽。這樣空白的寂寞,無邊無際的自由,放開了我們,可是我們無處可去。一個老人對很小的孩子傳授人生道理,小孩並不能真正懂得的,他還是必須歷盡時間,靠自己的人生體悟達成真正的理解。這樣並非就表明道理講也無益,多此一舉。至少等到有一天那個曾經的小孩會想起,曾經有一天有一個老人對我講了那樣一句話。這些與人交織產生的影響我們不可計量,但至少它們構成了我們的回憶,充實着我們的人生,這些便是故事的源起。從一個人對一個說開始,許許多多的故事就產生了;只是有時我們太過專注於自我,而忘了聆聽也聽不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