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皇帝與天才少年,《千里江山圖》背後的故事

要是論起中國古代的奇葩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肯定算作一位。

小時候,我看連環畫,見到宋徽宗和他的兒子欽宗被金人俘虜,囚禁在枯井裏,受盡羞辱,那時覺得這個皇帝真可憐。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趙佶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等奸佞之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官逼民反,宋江與方臘起義都發生在這個歷史時期,他是《水滸傳》中,將好漢們逼上梁山的那位昏君的歷史原型。對內窮兇極惡,對外不堪一擊,“靖康之恥”,完全是宋徽宗趙佶的自作自受。

說趙佶是個奇葩皇帝,是因爲他除了昏庸無道治理不好國家外,其他方面簡直就是個大神級人物,尤其在藝術造詣上,可謂是登峯造極。元朝宰相脫脫寫罷《宋史·本紀·徽宗趙佶》後曾擲筆而嘆:“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宋史專家王曾瑜評價:“宋徽宗是歷代帝王中首屈一指的天才藝術家,他在音樂、繪畫、書法、棋藝、詩詞等方面的才華,和處置軍國大事的昏聵,有機地融合於一身。”

在書法上,宋徽宗獨創出瘦金體,打破了前人對書法藏鋒不露的要求,讓字裏行間的金鉤鐵畫,以最爲飄逸灑脫的姿態挺勁而出。僅憑這一方面的成就,趙佶就足可以列於歷史上書法名家之列。宋徽宗的草書,信筆揮灑,狂放酣暢,雖有張旭和懷素的門徑,但自出新意,自成一家。

宋徽宗非常喜歡畫畫,他曾說:“朕萬幾餘暇,別無他好,惟好畫耳。”宋徽宗在繪畫方面的造詣,歷代帝王無法可比,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獨開先河,創立了花鳥工筆繪畫。不光是花鳥畫,他的山水和人物畫,都能“寓物賦形,隨意以得,筆驅造化,發於毫端,萬物各得全其生理。”宋徽宗的存世作品較多,頗受收藏家的追捧,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曾創下6000萬元的拍賣紀錄。

宋徽宗親自推動陶瓷的發展,他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官窯——汝窯。不像以前皇帝喜好白瓷彩繪的雍容,趙佶唯獨追求青瓷本真的釉色之美。他獨寵“雨過天晴雲破處”那份內斂優雅的“青色”。爲了燒製出令徽宗沉醉的天青,工匠曾以名貴的瑪瑙入釉而獲得成功。據說當時燒製的瓷器要給宋徽宗過目,如果不滿意,便當場摔碎,重新燒製。正因爲宋徽宗苛刻的督制,使得匠人們精益求精,從而將宋朝的瓷器提升到了卓越千古的高度。

中國封建時代帝王們大多都喜歡喝茶,不過,根據歷史記載,御筆寫茶書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宋徽宗趙佶。他寫的這本書叫《大觀茶論》。在書中,趙佶對茶葉的地產、天時、採擇、蒸壓、鑑辨、羅碾、盞等都作了精闢的論述。書中說:“飲茶有道,首先講究色、香、味。”現在的茶藝精髓也莫過於此。

宋徽宗的詩詞,雖比不上書畫那麼出色,但也爲上品,尤其是亡國後做了俘虜的趙佶,以悲壯愴涼的心情,寫下的若干首詩詞,情真意切,和李後主的詞頗有點神似。下面是其中的一首《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宋徽宗酷愛藝術,他在位時將書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他成立翰林書畫院,非常優待畫家。畫院的畫家可以象官員一樣佩魚,侍立站班時,以畫院爲首,書院次之,接下來纔是琴、棋、玉、百工。可見當時畫家的身份是非常尊貴的。

宋徽宗還將繪畫列入科舉考試和學校制度之內,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在科考中,宋徽宗還經常親自出題。當時考察考生的水平,是選取古人的詩句作爲畫題。比如考題“竹鎖橋邊賣酒家”,很多考生畫了小橋、流水、酒肆,但因一個“鎖”字沒有着落而落選。只有一個叫李唐的考生,他畫了小橋流水,岸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子梢頭斜挑着一幅酒幌,巧妙地表現出了詩中“鎖”的意境。

宋徽宗的這些舉措,促使了北宋時期藝術的大繁榮,使得書畫領域傑出人才輩出。宋徽宗時期的優秀美術作品非常多,其中有兩幅鉅作名垂千古,成爲中華國寶,這就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兩幅傳世名畫的誕生相差僅十餘年光景,張擇端供職於翰林圖畫院,而王希孟畫畫的導師就是宋徽宗,王希孟創作出《千里江山圖》,他那年只有十八歲!

下面重點說一說王希孟和他的《千里江山圖》。

被後世譽爲“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全卷寬0.515米,長11.915米,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2倍多。

《千里江山圖》每個部分均以山體爲主,各部分之間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溝通,使各段山水獨立又相連,達到了移步換景的藝術效果。雖然是巨幅長卷,但每一筆都精心描繪,“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樑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

《千里江山圖》所用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爲主要顏料,敷色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爲“青綠山水”,看起來,通篇青綠,富麗堂皇。這幅畫經過一千多年,畫的顏色基本保存完好,當然也有褪色。有人模擬還原當年完成畫作時的顏色,效果如下圖:

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畫的一些細節,特別是隱藏在山水中的人文情懷。

山谷中的村落,河灘上的漁船,逍遙的隱居生活,畫中有許多表現百姓生活的細節。大千世界裏的各色人物,他們在畫中細小如蟻,然而身份、神情、性別都清晰可辨。登山、對坐飲茶、打掃庭院、釣魚、一家三口坐船出遊·····王希孟以寫實的手法生動地展現了千年前宋代的生活實景。

《千里江山圖》集北宋以來山水畫之大成,王希孟將自己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寫意與工美兼容幷蓄,可謂筆精墨妙,綜觀全幅,又不失雄闊之境界與恢宏之氣勢。王希孟爲世人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最美畫卷,《千里江山圖》被公認爲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現在我們來說說《千里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

這位天才少年王希孟,出身如何,籍貫如何,一概史無記載,只知道他在十多歲的時候入宮中“畫學”爲徒,後被招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宋徽宗左右。他進獻過數張畫作,但技藝還不甚精湛。宋徽宗獨具慧眼,覺得這個年輕人值得培養,於是他親自傳授王希孟畫畫的技法,王希孟便成了宋徽宗的親傳弟子。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繪成《千里江山圖》長卷,此時他才18歲。當時宋徽宗的寵臣大書法家蔡京看到此作後,愛不釋手,不知用什麼方法,讓徽宗皇帝割愛將這幅畫作賜予了他。蔡京大喜,於是鄭重其事在畫上題跋雲:

“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爲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踰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令人惋惜的是,王希孟在十八歲完成《千里江山圖》之後,他便杳無音訊了,清代人曾推測他完成此畫後不久即去世。

關於王希孟的英年早逝,清代《北宋名畫臻錄》裏記載了另外一個傳說。

王希孟在進獻了《千里江山圖》這幅盛世畫卷後,又開始行走里巷鄉間,深入民間寫生。當時已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施政輕佻,任性享受,摧殘百姓,導致天下民不聊生,可謂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情景再現。王希孟向徽宗皇帝多諫言,無果。於是,王希孟又爲宋徽宗獻上了一幅寫實之作《千里餓殍圖》,徽宗看過之後勃然大怒,一把火將該圖焚爲灰燼,並下令賜死王希孟。然而當夜,畫室內的王希孟卻突然消失成千古迷蹤。

丹青  是誰年少壯闊落筆

山水青綠歲月只鐫刻傳奇

史冊留名落款處他卻未提筆

待青史給消息

—— 歌曲《丹青千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