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孫子兵法·作戰篇》(6)

【原文】

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1)。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冑矢弩,戟楯蔽櫓(2),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3),食敵一鍾 ,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4)。

【註釋】

(1)中原內虛於家:中原,此處指中國。句意爲國內百姓之家因遠道運輸而變得貧困、國家空虛。

(2)“楯”和“蔽櫓”,都是盾牌。

(3)智將務食於敵:智將,明智的將領;務,務求,力圖。意爲明智的將帥總是務求就食於敵國。

(4)鍾:古代的容量單位,每鍾爲6斛4鬥。 萁杆:泛指馬及其他牲畜的飼料。石,古代的容量單位,30斤爲鈞,4鈞爲1石。

【譯文】

力量耗盡,財富枯竭,國內便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產將會耗去十分之七;國家的財產,也會由於車輛的損壞,馬匹的疲敝,盔甲、箭弩、戟盾、大櫓的製作和補充以及丘牛大車的徵調,而消耗掉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將帥總是務求在敵國解決糧草的供給問題。消耗敵國的一鍾糧食,等同於從本國運送二十鍾。耗費敵國的一石草料,相當於從本國運送二十石。

【詳解】

戰事拖久了,就力屈財竭,從政府到百姓都要破產了。

國內百姓要運糧輸餉,以財糧力役供軍之費,家產內虛,十去其七。政府要供應軍火物資,戰車戰馬、甲冑弓弩、戟和戈是一類,是殺敵的武器;“楯”和“蔽櫓”,都是可以遮住全身的大盾牌;“丘牛大車”,輜重車和拉大車的牛;這些物資,十去其六。

所以有智慧的將領一定想到要喫敵人的。食敵一鍾,相當於自己的二十鍾。

鍾和石都是古代計量單位。一石,是十鬥,張預註解說是一百二十斤,這麼算一斗是十二斤。鍾,杜牧註解說六石四鬥爲一鍾,那就是七百七十八斤。

爲什麼食敵一鍾,相當於自己二十鍾呢?因爲二十鍾,是我們運一鍾糧食到前線的成本!千里運糧,靠牛車拉着,比人走得還慢,要勞伕力役,要運糧部隊保護。出發時運兩萬一千鍾糧食,運糧部隊去的路上一路喫掉一萬三千鍾,到前線交割一千鍾,再帶七千鍾回來路上喫,不然就餓死在半路回不來了。就這麼一筆賬!

人要喫,牛馬也要喫,運糧的牛馬,也得拖着自己路上來回要喫的草料,這就是萁稈。萁是豆稈,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便是。稈是禾藁,都是牛馬喫的草料。也就是食敵萁稈一石,相當於自己二十石。

秦攻匈奴,使天下運糧,從山東開始運,三十鍾才能運到一石,這麼算成本不是二十倍,是二百倍!因爲運糧靠人力畜力,效率低,時間長。漢武帝通西南夷,數萬人運糧,也是十幾鍾才能運上去一石,一百倍的成本。所以孫子說的二十倍,還只是春秋時期國家之間開仗,都是平地,已開發地區。後來徵匈奴,徵西南夷,翻山越嶺,不毛之地,運糧成本就更高了。

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在糧食上的成本領先也是關鍵。遊牧民族,在草原上趕着牛羊走,每天羊奶牛奶,羊肉牛肉,牛羊一邊走一邊生小牛小羊,所以他部隊一開拔,就不需要後方運輸。到了前線,打下城池,就喫敵人的,這是他的戰鞭能揮那麼遠的關鍵因素。孫子的要求:“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成吉思汗做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