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相信陰謀論

財富中文網刊登了一篇來自西北大學《凱洛格洞察》(Kellogg Insight)雜誌的文章。文章介紹了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辛西婭·王主持的一項針對陰謀論的研究。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相信陰謀論的人都很多。當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時,總會有人相信,背後一定有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力量在主導這些事。有一些陰謀論提供的是談資,比如,在美國經久不衰的一個陰謀論是關於刺殺肯尼迪總統的。特朗普當上總統之後,最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中情局公佈當年對這個案件的調查檔案。再比如,即使在中國,也有很多人相信金融家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影響了世界經濟。

也有一些陰謀論會影響人的實際行動和利益。比如,2014年西非爆發了埃博拉疫情,當時有一種陰謀論是,提供治療的醫生其實有意讓人們感染病毒,於是可想而知,他們會逃避醫治。

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自戀程度,以及容易感到無聊,都跟是否願意相信陰謀論有關係。不過,人的教育背景和性格,都是短期內很難改變的。

辛西婭和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是,可以通過敦促人們的心態更加目標導向化,這能提高人對陰謀論的抵抗力,也就是說,“能夠通過增強掌控感來對陰謀論思維產生免疫力”。

研究的第一階段,研究者招募了278名參與者。參與者被隨機分成了三組,然後,給每一組分配一個寫作題目,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偏向某種特定心態。題目是關於一個希望或渴望的,會偏向“趨利”心態;題目是關於責任的,會偏向“避害”心態;還有一組是寫出認識的某個人的日常活動,這一組是中立組。“趨利心態”指的是相信可以憑藉自己去實現夢想,認爲自己可以塑造未來;“避害心態”指的是更願意想辦法去保護自己既有的安全感和利益。

然後研究者測試三組人對陰謀論的相信程度。比如,告訴他們一個銀行破產的故事,雖然沒有發現確切證據,但是有人相信是銀行主管的不當行爲導致的,然後問他們的想法。再比如,測試他們對現實生活中不同陰謀論說法的相信程度。結果是,趨利組贊同陰謀論的可能性的確更小。

研究的第二階段,研究者在美國陸軍中找到202名士兵,先用一份問卷來來衡量士兵屬於“趨利”型還是“避害”型,然後,再讓他們對一系列軍方陰謀論的說法進行態度測試。結果發現,偏向趨利型的士兵不太容易相信陰謀論,原因是他們通常有更強的個人掌控感。

研究的第三階段,研究者招募了215名大學生,研究操縱“掌控感”是否可以改變一個人對陰謀論的相信程度。過程是,先把他們引導到趨利型或避害型狀態,進行陰謀論相信程度測試,然後通過一些練習削弱他們的掌控感,再進行測試。結果發現,那些不太相信陰謀論的人,當他們感到事情越來越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掌控感越來越差時,就會變得更容易受陰謀論影響。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可以通過消除個人掌控感來增加陰謀論傾向;也可以通過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增強他們的掌控感,來減少陰謀論對人的影響。比如,如果在公司裏鼓勵同事有更強掌控感,認爲前途掌握在自己手裏,那麼,大家就更不容易相信,內部職務的升遷,完全是憑藉跟領導的關係這種陰謀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