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學習的》第八章教師的學習

一線教師的學習機會

一線教師一直都是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教學。

首先,他們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學習。包括對好的教育實踐進行監控和調節,或者完全以教育學的推理模式來做分析。從這種活生生的實驗中獲得新知識,獲得對學生 、學校、課程、教學方法的理解。教師也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師研究和“行動研究”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學習,比如創辦雜誌,寫文章,做課程研究,對口述材料加工等。

我一下子想到了新教育所提倡的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教師每天不停地記錄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收穫的快樂,碰到的煩心事;記錄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是否得當,長期對某一孩子或班級的某種現象進行觀察、記錄,最後找到教育和幫助孩子的好方法或處理事情的好策略。這既是對自己教育教學生活的記錄,也利於在今後的處理相應事件和問題時有一定借鑑,更是讓自己的成長和經歷有“字”可尋。也會在進行相關教育教學總結時,找到相應的實例進行說明。

其次,教師在與其他教師的互動過程中學習。這樣的學習有時候在正式和非正式的情境下發生,類似於學徒制學習。當一個有經驗的教師指導新教師爲他提供意見和建議時,有時候是周的項目,這就是正式的導師制,發生在公路上、教師休息室裏、學校其他環境下的教師間的談話屬於非正式師徒學習。

教師也教其他學校的教師。

三年前我遇見互聯網教育——互加計劃和青椒計劃,它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爲我們這些在一線苦苦掙扎卻又改變無路的老師們提供了成長和展示的平臺,讓我們遇到的自己的教育春天。爲我們在教育教學道路上一直努力前行,不斷追求,不滿足於現狀的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藉助互聯網,我們全國各地的上萬名可以在家,憑藉一根網線的鏈接,藉助手機,隨時隨地完成學習。更主要的是藉助課後小打卡,每一位參與學習的老師都可以把自己的學習感受和心得體會記錄下來,並在互評中交流互相傾聽彼此的聲音,在互動交流中彼此啓迪,互相賦能。助教老師在點評中會發現優秀的老師,並邀請下次課程學習前進行交流。這種被發現,被看見,並給予更大的舞臺展示的機會,讓許多老師發現了自己原本並不知道潛能,不停成長,不斷綻放。

第三,教師通過在自己的學校內參與學位課程學習,參加具體的由顧問開設的教師提高課程而向教育專家學習。

這也就是我們現在進行的區域內的集體備課、培訓及校內研討和組內備課交流形式。通過這種學期前大型的專家性培訓, 讓所有的一線老師,在課改之初,認清教育改革的方向,對教材有個整體把握,解決目標和方向性問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校內教研的培訓和組內定期的交流,解決微觀問題。

最後,教師從正式的職業工作之外獲得學習。他們從做父母的經驗中學習有關智力和道德發展知識,他們從社區有年輕人蔘與的活動中學習,非說教性的教學或教練。

作爲教師,我們還要注重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習。不僅學習怎樣的傳授知識,更要學習怎樣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不單做孩子們知識的引路人,還要成爲他們成長的陪伴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