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剛好》:借余光中的評論感知更多美

余光中稱自己的寫作生命包含“四度空間”,即詩、散文、評論和翻譯,《美得剛好》是其“四度空間”之一評論的選集,收錄了余光中有關文學、詩歌、繪畫等文藝評論方面的文章二十五篇,分爲“逢人”、“看畫”、“詩人”、“讀詩”等四輯。

在“逢人”一輯中,選入了余光中關於梁實秋、林海音、張曉風、張愛玲、夏濟安、鍾怡雯等作家的文學評論及人物評述的作品。梁實秋是余光中的前輩,他的人格和文學思想讓余光中欽佩。梁實秋始終標舉的“作家應該沉靜地觀察人生,並觀察其全貌”,無論對當時的學者作家,還是對當代的寫作者來說,都是一種值得銘記的警示。

“一位傑出的評論家不但要有學問,還要有見解,才能慧眼獨具,識天才於未顯。更可貴的是在識才之餘,還有膽識把他的發現昭告天下:這就是道德的勇氣、藝術的良心了。”余光中在《何曾千里共嬋娟》中對夏志清智勇雙全將張愛玲在學術論著中經典化的高度評價。這對於如今的評論家來說,也是一種期待和寄託。而余光中在評論文學藝術及文學家和藝術家時也有着和夏志清一樣的境界。

在“看畫”一輯中,余光中對梵高、畢加索、莎士比亞、勞倫斯、卡萊爾等世界級大師做了評述。余光中的學識之廣博,藝術見解之深刻,在這些篇章裏可見一斑。通過梵高的畫和信,余光中將梵高展現在讀者面前。通過將畢加索一生按時期劃分,我們從新的層面瞭解了畢加索作品的風格轉變。

在“詩人”和“讀詩”兩輯中,我們看到了同樣有着詩人身份的余光中對詩的解讀和詮釋。在評述中,余光中不是一味地謳歌或稱頌,他有着自己的審美和藝術內涵,帶領着讀者進行了一場有關詩的修行。對於讀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讀詩視角。詩迷讀的是感覺,完全主觀,隨性而爲,享受詩中的意境足矣。而學者讀詩,除了讀出意境效果,還要識別技巧,所謂的“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詩人讀詩,有着詩迷讀書的隨性和享受其中,更在讀詩時有着驚醒,活師前人。余光中在讀詩方面,可以說既是一流的學者,又是一流的詩人。他將讀過的詩及詩人鑑析得深入透徹,並用幹練通達的文字向普通讀者大衆傳達開來。

正如余光中所說:“我寫評論,在文體上有點以文爲論。在精神上,卻像是探險的船長在寫航海日誌,不是海洋學家在發表研究報告。”這正是一流的評論家的氣質,讓廣大讀者受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