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從背鍋小弟,到“私募界巴菲特”,主要源於3個習慣

有個小夥子,剛上班沒幾天,因爲開會時歪坐在椅子上,不僅被領導當衆呵斥,還把一個“註定失敗”的項目甩給了他。

“如果不能在限期內把這9000萬股票賣出去,你就別來上班了!”

剛走出校園的他,一沒人脈,二沒資源,難道就只能失業了?

這個場景,職場上的你我,都不會陌生。

不同的是,有人挺過來了,而有的人就直接被撂倒,再找工作也是一份不如一份。

是後者能力差,不努力嗎?還真不一定!只不過是沒學會職場中「打開局面」的方法

心眼兒最近從黑石集團創始人的《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中,發現了3個職場中快速「打開局面」的行爲習慣。看似不復雜,但實際能做到的人,都非常了不起!

今天就把心得分享給你,讓你在職場困境面前,快速找到破局之法,得到認可,建立信心,加速職場發展。

01 簡單做事

你可能對蘇世民還不太熟悉。他的真名叫史蒂夫·施瓦茨曼,是美國黑石集團創始人。

蘇世民是他給自己起的中文名。

還記得三年前有一本爆款書,叫《原則》,光中文版就賣了150萬冊,作者是美國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但如果和蘇世民的黑石相比,無論是成長速度、規模還是業績,橋水都完敗黑石。

2013年,蘇世民還以個人名義向清華大學捐款1億美金,創建了“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資助全球優秀學生到清華大學留學,促進世界對中國的瞭解。

這麼個牛人,正是文章開頭,“被老闆甩鍋”的那個小夥子。

拿到“燙手山芋”的蘇世民非常清楚,如果自己沒能完成任務,等待自己的只有離職。

但這也可能是一個讓自己“出人頭地”的好機會。一旦他把這個事情做成了,前途必定會一片光明。

可問題就在於:怎麼能做成呢?

老闆派的任務是推銷一家學生貸款公司的股票。那就不如從母校哈佛大學開始,一家家地拜訪、說服,說不定就有轉機。

於是,蘇世民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聯繫到了學校的財務主管帕特南,請求見面詳談。

當他拿出一沓厚厚的項目建議書,準備開始長篇大論時,財務主管卻阻止了他。而是讓蘇世民跟自己學着說:“帕特南先生,我正在開展美國未來規模最大的學生借貸業務,我決定讓你出資2000萬美元。”

蘇世民不解,但還是照做了。

“好,我同意出2000萬。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拿着材料,去耶魯、去普林斯頓……給他們的財務主管說,哈佛投了2000萬,我決定讓你們出資1500萬。”

當時的蘇世民,聽得目瞪口呆。

就這樣,用帕特南的方法,蘇世民很快達成了任務,在公司裏一戰成名,打開了局面!

處於困境的人,往往會把問題往復雜裏想:

如果我沒完成,該怎麼辦?

如果帕特南拒絕了我,該怎麼辦?

如果我的講解不夠具體,該怎麼辦?

……

而實際上,解決方法很可能並沒有那麼複雜。

你只需要專注在一個關鍵點上,盡全力去攻克,就能快速脫離困境。

這話說起來容易,實際能做到並不簡單。

畢竟,當局者迷。

要找到問題關鍵點,首先得有很強的情緒控制能力,處亂不驚。

在被批評,被甩鍋時,蘇世民沒有因爲遭遇不公而消極牴觸,甚至甩手不幹了。而是把它當成一次“出名”的機會。

然後,你還得能找到最簡單的那件事

比如說,回學校求助,就是個很明智的選擇。

另外,在和帕特南先生交流時,對方也是要求他“單刀直入”,直接說訴求,而不是把事情搞複雜。

最後再着手解決,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下次,當你身處困境時,是不是也可以按照這3個步驟,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頭疼的問題呢?

02 避輕就重

“做困難的事情,纔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蘇世民

1985年,蘇世民與前老闆彼得森共同出資,創辦了黑石集團。

一個是投行界的頂級併購專家,一個在雷曼兄弟做了10年CEO,還是尼克松政府的商務部部長,在政商兩界都有很深的人脈。

兩人成立公司,還愁沒業務嗎?

結果卻是,黑石剛成立時,門可羅雀,以至於彼得森差點要和蘇世民拆夥。

到這時,蘇世民才終於認清現實:

無論他們倆過去多麼牛,但現在,黑石就是一家毫無知名度的初創小公司,沒有任何成功案例。想要接到生意,就必須拋棄好高騖遠的想法,去啃那些沒人敢啃的硬骨頭!

一年後,他終於利用自己的機智,談成了一筆“同行都不敢接”的6.55億美元收購項目。

這不僅讓黑石獲得了最大的一筆佣金,還讓他們在投行界一炮打響,奠定了“併購專家”的名聲。

誰都喜歡簡單、好做的事情。因此,在人人都會做的事情上,你就很難有機會成功。

反而,如果你面對的問題,是人人都避之不及的,一定要主動抓住。

畢竟,這裏的競爭最小,機會最大,你做出的成績,也是最有價值的!

03 大處着眼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所以要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偉目標,讓回報與你的努力相匹配。”——蘇世民

爲了公司發展,蘇世民和彼得森一致認爲,應該開發私募基金業務。

但黑石的首隻私募基金,規模應該有多大?

彼得森認爲,可以先募集一個小基金,試試水,比如5000萬美元。

蘇世民則不同意,他堅持認爲:首隻基金的規模,一定要做到10億美元!

這樣一旦成功了,就是當時最大的一隻首期基金。

彼得森認爲蘇世民瘋了。

蘇世民接着解釋了自己的理由:

首先,一隻基金不可能只有一個投資者,至少也要有5到10個。如果總額只有5000萬,就意味着,你跑了10家投資機構,卻只向每家要500萬,太虧了。反正都跑一趟,不如直接要5000萬或者1億。

另外,他和彼得森都善於和大公司打交道。如果只有5000萬美元,那在收購目標公司時,只能挑最小的下手,偏離了他們的優勢點。

最終,彼得森被說服了,蘇世民也因此成爲了“私募界的巴菲特”。

曹操曾評價袁紹說:見小利而忘命,幹大事而惜身,非英雄也。

他和蘇世民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格局。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如果你是個員工,就不妨站在經理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你是經理,就要站在總監的位置想辦法;

如果你是總監,最好能用老闆的眼光解決問題……

這樣,離出人頭地,就不遠了。

反正也是要上班、幹活,爲什麼不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偉目標,讓回報與你的努力相匹配呢?

04 寫在最後

蘇世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小時候很窮苦。

過早接觸社會的他,對於金錢的渴望很深,也很懂得如何利用好金錢。

在長期的摸索中,他養成了3個行爲習慣,也讓自己從白手起家到年薪7個億!

你也可以用這3個習慣,對照着自己看一看。

在新的一年裏,給自己設立個小目標,向成功人士學習,成爲更好的自己!

一起加油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