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薛家集,百户小村竟走出不少“大人物”

《儒林外史》有个很牛的村子,叫薛家集——“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做薛家集。”

该书正文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全书第一个重要人物周进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别看这个村子只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但先后走出好几个“大人物”。

听我说来。

1.周进曾在薛家集工作。

《儒林外史》在楔子(王冕故事)过后,正文是以周进故事开始。

周进是汶上县人,被薛家集请来做教书先生。

说起来,他读书一辈子,虽到六十岁也没能考上个秀才,但教书还是有点水平的。

周进先是在县衙门户总科顾老相公家教书,三年就把顾小舍人培养到考中秀才,这使得他在县教育界有些名气。

也正因此,薛家集的夏总甲(相当于村长吧)把他请来坐馆。

但在薛家集教书时,周进过得并不如意:

一是收入少。说好的一年十二两银子的薪金,可从第一个月各家凑来的束修看,“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合拢了不彀一个月饭食”。这害得周进吃得很差,有一天,除了主食,菜肴是“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

二是受伤害。年轻秀才梅玖、县上举人王惠,都看不起年老却连秀才都不中的周进。

在梅玖眼里,周进是“小友”,像不入流的小妾;王惠对周进则连点基本客套都不讲,当面大吃鸡鸭鱼肉,都不让一让,最后还剩下大堆垃圾让周进打扫。

但瓦片尚有翻身日,北风也有转南时,周进终于在六十多岁得人帮助捐个监生,之后中举人,中进士,升御史,当学道,最后官至国子监司业(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成为省部级领导。

可以说,周进是在薛家集战斗过的高级别领导。

2.王惠曾在薛家集“盘桓”。

上面已经提到王惠,他最初是汶上县的举人,有次上坟遇雨在周进当时教书的薛家集观音庵避雨落脚一晚。

那次,他以高高在上的举人身份,对当时连秀才都不是的周进,大吹特吹自己的光辉历史,说科考文章不是自己写的,是梦中得到的。他这其实是在吹嘘自己受上天眷顾,必定还得更发达,“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这样的话,在落魄的周进听来,受到精神打击无疑是毁灭级的。

这王惠虽然可恶,却不耽误升官,后来成为南昌太守。在任上,他作威作福、扫刮地皮——

“(衙门里)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也因此,他成了“江西第一能员”,之后官升南赣道,管军需供应,权力更大。

再之后,这贪官王惠投降造反的宁王,宁王失败后,他又落荒而逃,最终落得削发为僧、隐姓埋名。

3.荀玫从薛家集成长起来。

与周进、王惠是汶上县人,与薛家集只是有交集不同,真正在薛家集土生土长的是荀玫。

他父亲是村里首富,凑份子耍龙灯、请老师等,都是他家出钱最多。

荀玫七岁由周进启蒙,跟他读书一年。

从这一年时间看,荀家对周进不错,不光给的束修最多,而且“逢时遇节,他家多送两个盒子”,有时送些面筋、豆腐干,还送过几回馒头、火烧。

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但对日常饮食就是“一碟老菜叶”的周进来说,是雪中送炭。

周进发达后,也没有忘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后来,他的学生范进去山东任学道时,周进还专门交代他留意关照荀玫。

而荀玫也不负期望,小小年纪读书有成,还没等范进照顾,已凭锦绣文章得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

之后,他乡试中举人,会试中进士,殿试位列二甲,被授予工部主事,又升工部员外,升御史,官至两淮盐运使。

在古代,食盐一直是国家专卖,荀玫能掌管两淮盐运,可谓达到个天大的肥差。

确实,他也没有浪费这样的权变钱的机会。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富甲一方的扬州盐商万雪斋家正堂大厅匾额“慎思堂”三字,明白写着“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荀玫书”。

这说明,荀玫与盐商关系密切。想来,这密切的背后少不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也正因此,荀玫后来终于出事。第二十九回,董书办与金东崖闲聊时,带出一句“荀大人因贪赃拿问了”。

荀玫,这个从小村庄薛家集走出、靠苦读上位的官员,终因没抵御住金钱的诱惑而落马。

除了以上三个官职不低之人,薛家集还有个读书人梅玖,也很有故事。

他年纪不大就中秀才,曾把六十多岁还是童生的周进好一通讥讽。但等后来周进发达了,他又冒充其弟子,还指使人把周进在薛家集坐馆时写的字装裱悬挂起来,以示敬重。

另外,薛家集的一些平民百姓,譬如自以为是、撒谎吹牛、霸道无理的夏总甲,仗着亲家势头自觉高人一等、对别人颐指气使的申祥甫,被指不敬菩萨、把点灯油用来炒菜的观音庵和尚……

还有曾在薛家集观音庵内行道的陈和甫,久在达官贵人处行走,靠扶乩请仙混得风生水起。

总之,小小薛家集,集中了各色人物,可谓大社会的小缩影,像个舞台一样,每天唱的是生旦净末,演的是悲欢离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