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PM系列(一):硬件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核心素質

硬件產品經理與IT互聯網產品經理相比,更接近傳統PM。

典型差異表現在產品形態和市場渠道上,但產品本質與互聯網產品是一致的,包括市場調研、方案選型、產品規劃、產品研發、升級迭代、推廣營銷等階段。

一、市場能力

互聯網幾乎把PM改造成爲了一個技術崗位,工具人類型的產品經理數量可觀,網傳騰訊規定12級(P4-1)以上才能稱產品經理,從側面也體現了產品經理行業水平的參差不齊。

在傳統行業中,PM的正統歸屬是市場部,從寶潔初創PM,產品經理便一直是市場向職能;此時的PM不是做產品的,而是規劃、管控和經營產品線。

對於傳統企業而言,產品線便意味着生命線,PM需要保證產品能被市場接受,並且儘可能的在該領域佔有更多份額。

因此,傳統PM將更多時間花在了市場方面,包括消費潮流、行業趨勢、新技術方案、新物料、同業競爭、供應鏈、銷售報表等。

比如方案選型,要做什麼樣的新產品?市場上有10種新方案,選擇哪種?怎麼評估這個選擇?

以智能硬件開放平臺爲例,主流硬件平臺如下:華爲HiLink平臺、小米IoT平臺、微信硬件平臺、阿里硬件平臺、電信移動NB平臺等。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智能硬件市場發展較快,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0767.0億元,市場足夠廣譜,未來增長趨勢可觀,這也是行業頭部玩家紛紛入局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艾媒諮詢

最近筆者在做NB-IoT相關的產品,就涉及到方案的選型,我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demo供客戶演示。

對比移動和電信物聯網平臺優缺點:

移動oneNET 平臺:

優點:開發簡單,使用標準的profile,不需要用戶自己開發;

缺點:開發靈活性較差。

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

優點:開發較爲靈活,支持自定義數據傳輸格式;

缺點:需要用戶編寫適配服務端的 profile 文件 和 開發編解碼插件。

NB-IoT主要包含NB 設備、NB-IoT 控制器、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垂直行業應用。

NB-IoT設備:

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到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採用 CoAP 協議接入;將設備讀數,告警等信息上報到平臺,如水錶、燃氣表等。

NB-IOT控制器:

實現對 NB-IoT 終端的移動性管理與會話管理;爲 NB-IoT 終端建立用戶面承載,傳遞上下行業務數據。

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

實現對各種NB-IoT設備數據的統一管理,同時向第三方應 用系統開放接口,讓各種應用能快速構建自己的物聯網業務。

垂直行業應用:

實現對NB設備的業務管理,包括業務發放、業務控制和呈現等,由第三方基於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開放接口進行開發。

公開資料

對於新產品、新方案,能不能立刻估算出成本以及利潤空間?能不能相對準確的預知市場反應和生命週期,從而迅速做出是否跟進的決策?如果跟進的話,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方案和資源?是否存在更優選擇?

筆者在從事智能鎖行業時,曾主導跟華爲的合作對接,此時華爲推出了一款HiLink Wi-Fi無線模組。

是由華爲和四川愛聯共同開發,模組分爲Lite版、標準版和Pro版,最低售價僅爲9. 98元。

不僅可以降低方案成本,而且可以接入華爲智能家居充分利用華爲的流量優勢。

什麼是華爲HiLink智能家居開發者平臺呢?

該平臺以HUAWEI HiLink爲核心的技術開放平臺,提供基於雲到端的整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服務。

可以基於雲到端的整套HiLink智能家居解方案,快速構建智能硬件,縮短產品上市週期,還可以與 HiLink 生態圈內的硬件互聯互通,形成開放、互通、共建的智能家居生態。

公開資料

利用技術的先發優勢,搶佔流量池,盤活企業。

二、成本控制

小米不斷在硬件市場攻城略地,直接打穿產品BOM,憑藉平臺和供應鏈渠道優勢,將利潤控制在5%以內;但對於更多的硬件企業來說,低利潤便意味着更大的生存壓力。

成本包括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主要體現在:BOM成本、人力成本、供應鏈成本、生產成本等;時間成本相比於互聯網產品存在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涉及產業鏈上下游溝通效率、工廠排期、物流因素也必須考慮在內。

硬件PM需要了解相關技術,最好有相關從業背景,否則溝通成本極高,包括PCB Layout、外觀ID涉設計、模具MD設計、各種五金塑膠件工藝控制及管理、生產排期、如何提高良品率等。

另外還包括庫存管理、ERP管理等,硬件產品往往會涉及多組件、多物料,品類越多,越容易出錯(成千上百的物料還是小數)。

成本意識往往是互聯網產品經理們缺失的部分,因爲互聯網產品是線上虛擬服務,並沒有太多需要採購、庫存的現金成本。

互聯網產品的成本主要是人力開支,而這部分的成本管控,時間緊急的話往往封閉開發即可極大提高效率,相比於硬件產品不可控因素大大減少。

三、資源整合

將硬件、軟件、供應鏈、後端等資源整合在一起,這需要硬件PM對產品研製整個大環境的熟悉,做這個產品有哪些方案?有哪些人脈能及時調用到,比如申請樣片、開發板、芯片等,這些產品在前期能及時獲得並給到內部,需要做好時間規劃。

四、產品管理

產品管理包括產品線規劃、生命週期管理、版本管理、定價管理、渠道管理等。

產品線規劃是指需不需要開闢新的產品系列?什麼系列?該包含那些產品?系列覆蓋夠不夠?

生命週期管理也是產品線規劃的一部分,是指對現存產品的行銷策略。

例如上市、退市以及因版本迭代帶來的暫停和重啓等。

版本管理包括:硬件、固件、應用軟件、BOM、SOP、測試工裝等版本的管理及維護。

定價管理包括:產品的市場公開報價、渠道價、貼牌價、返點政策、調價補貼等。

五、硬件產品經理能力培養

硬件產品品類繁多,產業鏈複雜,不同行業差異性又極大。

艾媒諮詢

硬件PM需要熟悉工作領域相關的小圈子或者小行業。細分圈子行業,如:平板、手機、機器人、AI、VR、GPS、智能鎖、音響等。

硬件產品經理如何能做到對這些硬件比較熟悉呢?

1. 從源頭到生產到需求的全過程瞭解

瞭解該硬件領域如何興起,運用了一些什麼技術,從源頭來說它滿足了什麼樣的人的需求,整體市場的一個銷量情況以及未來的產品形態等。

2. 整合資源

硬件產品經理需求整合多方面的資源,清楚產品前期需求,需要把產品定義搞清楚。

3. 完成產品形態定義

需要把產品形態以文字、圖片、模型等方式展示出來。

4. 可量產性評估

產品形態定義完之後,接下來就需要跟ID、結構等技術人員一起評估它的可量產性,以及ID的美觀性。

因爲生產出來的產品,既要好看,還要有可量產性,所以就需要一個評審。

評審完可行性之後,產品的ID和結構需要溝通怎麼去妥協,比如說涉及到的電子、軟件、服務器等,再次進行一個綜合的評估。

5. 開發週期評估

整體的開發週期、開發成本等,進入正式立項前的一些綜合性的整評估合,類似於項目的前期各種風險的評估。

6. 立項

產品的一個開發週期、成本各方面風險都評估到位了之後,項目就要正式啓動了。

7. 常用的專業知識

因爲硬件是個載體,它所接觸的外圍很多很雜,知識點包含以下內容:

1)ID工藝

需要懂一些ID的工藝,就是外觀的一些工藝。

2)結構工藝

比如注塑,各種材料,結構的量產性,開模,模具這一塊。

3)電子

標準的一些電子,比如說標準電子選型,方案選型,各種芯片的優劣,這是電子這一塊。

4)固件

固件這一塊涉及到的就是說,它是圍繞芯片的一些SDP的開發,甚至是一些嵌入式,還有一些軟件,甚至是一些智能語言的彙編,都需要要去了解,還有涉及到的開發週期。

5)應用開發

需要知道App它的開發週期,跟硬件聯調的時間點。

6)服務器

因爲現在的智能硬件都有後臺,需要跟硬件端和應用端做配合。

六、硬件產品經理階段差異

從智能硬件產品經理的基礎整合,到成長爲頂級硬件產品經理,一般會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1. 空白階段

剛開始會對整個產品,整個開發不是很熟悉,大腦可能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

2. 初步瞭解

一個完整的產品開發之後,形成標準流程,初步搭建資源調動力。

3. 小試身手

經歷多個產品後,開始做市場調研,主導ID設計、MD設計、HW設計、SW設計等協調溝通,熟練掌握硬件產品開發流程,形成自己的方法策略。

4. 深耕

做了三四個產品之後,中間可能有一款大獲成功,市場反饋非常好,你將會把這個案例當成一個標本,通過覆盤總結可以一窺全貌,把握硬件的每個發展週期。

如果到瓶頸,需要向更細分的領域去做突破。

七、總結

硬件產品需要不斷打磨嘗試,是一個長期過程,前期越努力後期爆發力越強,共勉!


作者:簡約,公衆號:簡一商業

本文由 @簡一商業 原創發佈於簡書,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