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平爲何是格律詩的大忌?

孤平爲何是格律詩的大忌?

什麼是格律詩?格律詩就是遵守平仄格律的詩歌作品。而平仄格律在相替、相對、相粘、對仗、押平聲韻這些規則之上,提成了總共十六種具體的平仄格式。

這就好像數學老師告訴了你什麼是圓,然後還送了個圓規給你。我們在使用這四種(加上絕句、五七言變化)基礎平仄關係來安排自己的用字,那麼畫的這個圓不管怎麼說都是圓的,至於你用什麼筆芯(紅色、藍色?)來畫,圓規是不管的。

孤平並不出律,圓還是畫圓,但是它呢,就相當於是白色的筆芯,畫了出來你只能看見印痕看不見圈圈,這麼個無厘頭的行爲自然就是畫圓圈的大忌。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孤平歷來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啓功版,認爲只要兩個仄聲字夾着一個平聲,就稱之爲“孤平”,也就是說除了韻腳位置,平聲必須是以雙音節的方式出現在句子中間。但是如今這種說法並不流行。因爲唐詩中有大量的“錦鯉翻波”,即“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後三字也屬於他說的這種孤平,卻是普遍得不得了的格式。

同時在其他很多情況下也會發生雙仄夾一平,如杜甫的“宋公舊池館,零落守陽阿”就是“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這個出句是“錦鯉翻波”之後的“首字不論”,原本應該是“平平平仄仄”。

這種現象很多,很普遍,所以如今一般採用第二種說法,即王力版孤平。

這是指一個押韻的律句除了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這個句子即犯了孤平。

如“平平仄仄平”中,如果首字發“仄”音,就會變成“仄平仄仄平”,即犯了孤平。

這種孤平,相對於啓功版就要少得多,同時有針對這種孤平的拗救。

比如前兩天隨手寫了一首小詩,後兩句是“洞主仙蹤杳,一身清露歸。”這裏的對句實際上就是孤平拗救。“一身清露歸”,第三字原本是仄聲字,這裏使用平聲字,就對首字“一”字作爲仄聲字造成本句孤平做出了拗救——實際上就是強行創建了一個連平雙音“身清”,讓吟誦通順性迴歸正常——這就是一次孤平出律拗救。

而在王力版孤平的規則下,所有格式中只有“仄平仄仄平”會被判定孤平,這對學習格律詩創作的朋友來說相對友好,更容易。而拗救方法也簡單,把第三字換成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即可,即便是處於五律的第四句,也不會破壞整體的平仄關係走向。

有朋友就會問,李商隱的“高閣客竟去”,“平仄仄仄仄”,戴叔倫的“萬里楊柳色”,“仄仄平仄仄”不是孤平嗎?這個倒還真不必算孤平,如果只單看這兩個句子(忽略拗救),是完全的出律,二四關鍵位置上的平仄不對,失替,這是比孤平嚴重得多的問題,也就沒有必要考察格律詩的孤平了——因爲這樣的句子如果沒有救過來,根本就不可能劃入格律詩,討論孤平也就沒有了意義。

他都把圓規掰成尺子在用了,畫出來都不是圈圈了,你還何必在乎圈圈的顏色?

再有一點,它們都是仄收的出句,並不符合王力版孤平是需要在押韻句中出現的基礎。

說了這麼多,那麼到底爲什麼孤平是大忌呢?

格律詩爲何而生?格律詩的初心是爲了避免用字聲調錯誤產生的音病,而四種基礎平仄關係是一種音調完美的不完全歸納。既然是不完全歸納,自然有很多不符合平仄格律的詩同樣音律優美,高低有致。所以格律規則是個套子,你能套進去,或者你按照套子學會寫詩,會自然避開那些音節錯誤。

而孤平就是被格律規則認爲比較嚴重的一種詩病錯誤。平聲太少,會破壞格律詩音節洪亮上揚,聲音清亮,閒適悠遠的感覺——這就是聲調對寫作意境的影響。所以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把出現孤平的詩認作出律,在科考的時候認定爲不合格。

要知道,合格這個詞就是從這裏來的。

當詩歌可以影響你的仕途,影響你的未來的時候,你因爲一個“孤平”的問題與飛黃騰達失之交臂,可不可惜?那當然是大忌了。

格律詩出律,根本就進不了門,而在進門之後犯錯,影響觀感和前途,就是大忌。

孤平就是個不出律,但有可能讓你前程完蛋的詩病,對唐朝士子來說,是絕對要重視的問題。

至於今天,因爲詩歌不能換飯喫,換前途,而且你寫出孤平來,也很少有人能鑑別出來。所以,除了有些影響你作品的吟誦性之外,並沒有什麼打緊——除非你是送自己的作品去參加帶有考覈標準的協會入門或者比賽。

在有規則的賽場上,任何已知的詩病都是大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