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仗最基礎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對,是否需要字字對仗? 我們先來看他關於對仗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他關於是否要字字對仗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他關於對仗的問題

其實關於對仗,有專門的文章談到過,在格律詩專欄中也有一章來說這個事情,但是可能對“對仗”這個詞本身沒有做出解釋——也就是說對仗的定義到底是如何,這個問題由於過於日常,所以反而是忽略了。

那麼什麼是對仗?

對仗指(律詩、駢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

看清楚這個定義,當我們不寫律詩、駢文的時候,就不需要考慮對仗問題。即使是寫律絕,也不用在乎是否對仗。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律絕不要求對仗,律絕不要求對仗,律絕不要求對仗。

當你收到的諮詢和評論足夠多的時候,就會發現還有很多朋友居然認爲不對仗就不是格律詩。

格律詩三大類,律絕、律詩、排律——律詩和超長的律詩(排律),除了首尾二聯之外,其它聯都需要對仗,而律絕其實就相當於律詩和排律的首尾二聯,是不需要對仗的,因爲律絕只有四句。

是的,沒有別的什麼原因,就因爲太短,所以對修辭不做要求,以表達清楚、感情明確爲基本要求。

爲什麼會給很多初學者這種錯誤的認知呢?那是因爲大家耳熟能詳的好作品,比如《登鸛雀樓》,比如杜甫的《絕句》,雖然也只有四句,但是上下兩聯都對仗,還有很多律絕,都包含有對仗的修辭手法。

對仗是修辭手法,律絕不要求對仗,不代表不可以使用對仗。對仗會讓你的作品節奏感更強,表現出你的強大字詞控制能力。也正因爲如此,《登鸛雀樓》是詩史上少有爭議的五絕第一,“兩個黃鸝鳴翠柳”也家喻戶曉。因爲它們不但符合平仄關係,文法高妙,構思精巧,甚至還全詩對仗——對仗是律絕的加分項,不是必須項。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一點,纔不會鬧笑話。

我們再來看他關於是否要字字對仗的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這麼回事。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爲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爲對仗和句式的互爲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於駢文。

對偶相對寬鬆,什麼叫“嚴格的對偶”?不就是字字要卡死的問題嘛。句式對仗我們不討論,因爲一般出現在詞,更多的是在賦中。出現在詩中的對仗,就是說的出句和對句相對位置上的一一對應——平仄要相對(一三五可以看情況靈活),詞義上可以不相關、但是詞性一定要相對。

平仄關係我們交給平仄格律來規定,因爲你的相對也要遵守律句格式和平仄的相對規則,我們只討論詞義、詞性。

而詞義可以相同、相似,也可以相反——這話說了等於沒說,所以還是看整體詩意安排,但是詞性是必須相同的。

這就是對仗最關鍵的一點了。

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對仗的嚴謹性主要就表現在這一點。即便是我們稱之爲“寬對”的作品,也只是在詞義上、詞組意思上放寬,而不是在詞性上放寬。

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對“黃河”,是帶有定語的名詞詞組,詞性上完全相同,內容上也相近——注意只是相近,並非一定要“白”對“黑”,“日”對“月”。“入”對“依”,這都是動詞,內容上可以說是不同的,但是詞性上完全相同。“山”對“海”,這沒什麼好說的。

有些朋友就會有疑問,“盡”和“流”的詞性不一樣啊,怎麼對仗呢?很顯然“盡”是副詞,表示出白日的一種狀態,那就是落到山下去了。而“流”字是動詞,其實也可以理解爲“流動的狀態”,比如“流水”,“流螢”,那麼詞性不就一致了嗎。

再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不是也是一樣?詞義類似,甚至完全不同,像“窮”、“上”,在詞義上是不相關的,但是詞性都是動詞。

這就是嚴謹對仗,詞性上完全相同,平仄上有條件相反,詞義上視內容而定。

當然,以上是基礎內容,不排除有高手逍遙於規則之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