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子贡问政。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老师,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

老师回答说:足食,足兵,对人民讲信义。

子贡接着问,如果遇到危机,这三条不能都做到,先放弃哪一条呢?

老师说,去掉兵。

子贡再追问,如果危机更大,剩下两条也不能都做到,再放弃哪一条呢?

老师说,去掉食。唯有信义,宁死不可放弃。

儒家思想的根基,是凡事都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靠自己的修养去教化天下,让人家模仿我,而不是指手画脚,要别人怎么做。

这一点要特别强调,凡是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都不是儒家。凡是一声不吭,自己先做到示范,先打个样板的,才是儒家。

❤️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六点半了,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昨天休息了一天,我发了关于学习论语的五条理由。

我相信大家通过认真打卡对我们学习论语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再重复一下五个理由。

第一,论语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础代码。它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2500年来在中国流行最广的基础教材。我们讲究做人做事。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啊?怎么治国啊?怎么修身啊?都从论语上得来。

第二,就是论语飞针走线,穿起了超大规模的中国社会。

第三,论语塑造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仁者爱人。

第四,论语的微言大义已经深深嵌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大家想一想,我们随时随地的都会用到论语里的话来教导自己,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比如智仁勇等等。

第五,论语创造了中国人基本价值观的高频词汇。比如说一共有几百个成语都出自论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等等。

所以说论语是一部薄薄的密码本,大到理解中国的来龙去脉,小到理解习俗的前因后果,都可以回到论语里面,一字一句地对密码。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的跟着我一起来共同学习论语。

好了,复习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论语的五条理由以后,我们就不再追溯前天覆习了,今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留给今天的内容。

今天是孔门高足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子贡向老师问政,孔子回答他三条,然后子贡又发挥了他善于提问的精神,不断的去追问,最终老师给了一个重要之中的重要答案,也就是我们以前学李笑来老师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时候,一直提到的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我们还是先来看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就是子贡问孔子:老师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呀?

孔子不愧是胸有成竹,那他张口就说出了最重要的三条,哪三条呢?

第一,要做到有足够的粮食。为什么呀?大家想一想,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是基本的要求,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其他的。

第二,足兵,就是要做到军备好,有足够的武装力量。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接近100年的时间一直是 积贫积弱,军备废弛,所以内忧外患,被八国联军啊,日本等侵略,民不聊生。

第三,对人民讲信誉!大家都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失去了信赖的政府,失去民心的政府,它是不可能长久的呀。

那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够做到孔子说的这三点,兵多兵精,粮足,对老百姓讲信誉,体恤老百姓,那么这个政权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呀。

问题来了,子贡就接着问,那如果不能保证这三条,只能满足两个条件,那么要去掉哪一个呢?相对来讲哪个要差一点呢?

孔子很坚决的说,去兵。把军备这一块先放一边,首先要保证足食,保证粮食,老百姓有的吃,然后保证对老百姓讲信誉,正规运作的政府。

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前苏联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它是有实力的,但是它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哪里了,都放在军备竞赛了。

为了和美国争老大,把精力都放在军备竞赛上。在武器上,不弱于人,但是结果怎么样呢?老百姓没得吃,民怨沸腾。到最后,没用别的国家去攻打他,内部崩溃,,苏联就分崩离析了。

武器重要,士兵重要吗?重要。但是这些都是人来把握的呀,如果没有民心,没有粮食,那么军队会叛变啊,武器会被敌人所使用。

所以说,当遇到选择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哪个更重要,哪个最重要。保住最重要的,其他的可以先放一放。

那很多人担心我们没有足够的军队,那敌人要来侵略怎么办?当然有一定的危险,但是只要咱们的社会安定,老百姓有的吃,老百姓衷心拥护你,别人谁又敢来侵犯呢?那真来的话,老百姓觉得自己要吃不饱饭了,他不抗争吗?谁又敢去侵略你呢?

子贡不愧是一个好学生,他的问题就是非常有贡献,三选二还不行,他又让你二选一,就看孔老夫子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必不得已而去,去什么呢?如果在足食和民信之一选择一个呢。

那孔子很坚决的说,去食。

那这里面去食指的是去谁的食,是一个关键问题,不是去老百姓的食啊,不让老百姓吃饱。不让老百姓吃饱,老百姓能愿意吗?对于人最基本的要求,吃饱肚子,如果让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那你不是自讨灭亡吗?

所以这里的去食,不是指的去老百姓的食,而是去掉自己的粮食储备。遇到各种灾荒,统治者应该拿出自己的粮食来赈灾,让老百姓吃饱肚子。

而不是说让老百姓没有吃的,让老百姓死守着信义,没有信,毋宁死。这太难了,因为蝼蚁尚且偷生啊。

我们知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至圣先师,那儒家思想的根基是什么呢?是仁。

整个一部论语说的都是仁,仁者爱人,作为统治者统治阶级,他首先要爱护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老百姓有吃的能生活下去。

说在困难的时候,他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要求自己把粮食拿出来,赈济老百姓。让他们能够度过难关,留有希望。该种的种,新粮食下来就能活下去了,家里都有妻儿老小。而绝不是说让别人不吃饭以保证信誉,这点是太难了,也不符合人道。

第三条是民信之矣,或者说是民无信不立。

这一点怎么理解呢?不是问老百姓说没有信不立。当然信是立身之本,我们以前学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说的就是信,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信条。但在这里面,孔老夫子要求的是统治者,为政的人,要对人民,要对老百姓讲信义。不能为了一己之私,不讲信誉,不讲承诺,为所欲为。

因为这是根本,你对老百姓讲信义,老百姓就知道你是靠谱的。你有困难他就愿意和你一同来度过,大家都知道困难是暂时的,都是可以克服的。

万一你没有信誉了,横征暴敛,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去掠夺,出尔反尔,失信于民的话,那么一旦民心失去了,那这个政府其实也就不久了。

历代统治者之所以最后灭亡,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信誉了,撑不起这个江山的架子了。

说到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在过去礼记里面曾经记载,国家要有九年的粮食积蓄。如果没有九年都叫不足。如果连六年都没有,那就比较危急啦。没有三年的储备粮食,那国家将非其国也,就是非常危险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那个年代,天灾人祸,战争不断,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的话,一旦遇到事儿,无论是天灾还是战争,你都撑不了多久,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

足兵其实就要加强武备,现在像我们国家富裕了,在军备上其实就更加重视了。

还是刚才说的是弱国无外交,要想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足够的军事准备,保证别人不敢欺负我。

毛主席有16个字方针,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我不欺负人,但你也别想欺负我。

所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不管是面对着印度,越南,苏联,还是美国等大大小小的敌对势力,国家从来就没有软弱过,才保证了我们一个和平的生态环境,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和富强,这都是有原因的。

咱再说一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是说谁死的,当然老百姓都要死,是人都要死,统治者也不例外。

这里面说的是,不管是国君还是贵族都要不怕死,军备没了,粮食积蓄没了,只要信誉在,都可以继续留存,有子孙一样可以延续。

就算自己死了,老百姓还会感恩戴德,还会使你的政权国祚延续,如果说你没有信誉了,其实人活着也会被推翻,而一旦推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就是三国时候有个董卓。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个乱臣贼子,他曾经准备了30年的粮食,准备了大大小小800名美女供自己享用。心想着,哪怕后来我不当官了,这些也足够我吃的喝的用的了。

可是他真的活那么久吗?没有!祸起萧墙,自己的干儿子吕布一枪,把他给解决了。这就是他作为统治者,不讲信义,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结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如果让我们做选择,必须有所舍弃的话,我们最终要把什么作为最重要的,对于孔子来讲,足食,足兵,民信之,这三条,信不能去。

那对于我们来讲要注意什么呢?保证自己的信誉,或者说个人品牌。只要我们的个人品牌在,那么一切皆有可为。这个倒了,也就真的倒了。

好了,时间也到了。这一章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来学习下一章。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具体什么意思呢,明早六点半,我们继续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论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