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變了口味

隨手抓了兩根小淘氣的蝦條喫,她叫了一聲:怎麼喫我的蝦條了呢,喫蝦條會蟲牙的~

這種時候都不用理她,只是我記得我沒這麼教過阿。

我小時候大約三歲以前,零食幾乎無限度供應,像花生糖、汽水、小魚片,毫無節制,連家裏的耗子也跟着沾光,狂歡着把糖紙塞了一炕洞。後果呢可想而知,零食VIP的尊享直接導致牙齒嚴重遭殃,牙疼成了印象裏幼年成長最痛的磨難。

不止於此,當時那口乳牙很耽誤事,嚴重限制了我大塊朵頤的可能,細嚼慢嚥多了也就成了習慣,到現在還是如此,好在喫的慢有好處,所以天性使然還是迫不得已就不重要了。只是,一同分不清的還有究竟是零食喂刁了口味,還是本性就如此挑剔。

有人感慨過,什麼蔥薑蒜椒鹽都沒興趣,看來你是帶味的都不要阿。現在這些調味品多放點我也能欣然接受,可入口直接喫就免了,我媽對此已很是欣慰。更欣慰的是,我不挑食了。

不負我媽多年苦口婆心,我對自己屬相的認同從情感昇華到了口感,青菜葉子,胡蘿蔔大白菜,不亦樂乎。但我自己知道,這不是說教的功勞,那些大人的教誨好多其實都不太靠譜,比如不可以早戀。

上高中前口味變化不大,那幾樣蔬菜就換着喫。初中時最大變化是培養自己多喝純牛奶,從第一口味道的不適應到後來很喜歡,我對酸甜的優酸乳並不感冒,因爲能喝出濃重的調和添加味道。爲什麼要喜歡牛奶呢?營養唄。長個子唄。美白唄。要是喝出個奶香體豈不美哉。

上高中以後,學習累,壓力大,睡眠少,營養不足,狀態低迷。食堂大廚不體貼,但是飯館老闆娘對我好,滿滿的開心和感謝。爲了顏面,強撐眼皮挺到凌晨,我媽給我牛奶蛋糕做能量補給,雖然腦力透支耗費不小,可貌似天天喫蘋果的習慣對頭髮有好處,沒有白頭髮了。這時期經歷非典,食堂伙食不愛喫也得喫,有時候就被迫接受了蒜香辣炒這類味蕾刺激。

真正的轉變是在上大學以後。每天總有人同吃同住,天南海北的習慣和各家喜好交流碰撞,也耳濡目染。諾大的校區食堂好幾個,掌勺廚子看家本領各有不同。於是思忖着那個菜好喫嗎?那個菜炒的熱熱鬧鬧,要不試試。離家那麼遠,總有點放飛了的姿態,願意嘗試,也分辨着周圍諸多有關營養和健康飲食的解讀。那時候牙齒也康健了,多年喫東西都很純良和規律,胃狀態也挺好,總會升騰起“喫點吧”的念頭。越嘗試越印象改觀,越喫習慣越開心。

大一下學期有次測體重100整。但不是胃口好不挑食造成的,是沒事總喫糕點餅乾類喫的。一看到一百了,遂反思哪來的卡路里。意識到喫糕點零食太多諒你底子再瘦也能增肥後,就開始有意牴觸,覺得那類零食不好,喫着也沒多大意思,就不怎麼吃了,很快回歸原形。

前兩天看一簡友自稱是資深頑固酒鬼加老煙槍,多年放任恣睢,一晃數十年過去,被醫生診斷出高血壓各種毛病,一合計乾脆決定戒斷煙酒吧。人家說,這麼頑固的習慣,說戒就戒了,過程甚至沒覺得折磨和費勁。

如果說本能的力量極爲強大,那麼有本事碾壓本能的恐怕唯有意志。變了口味和性子,不過是因爲真的想通了,所謂一通百通,再不彆扭。

小淘氣自己玩了一會兒,小手抓起一把蝦條正要送到嘴裏,又擡頭遞向我“給你喫”,我不想喫就說“我喫蔬菜”。人的自我修正能力其實是很強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