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的進步總比別人慢?或許你該看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爲什麼你的進步總比別人慢?或許你該看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Gloria早期讀書羣2021年讀的第3本書



很長一段時間,我對自己的狀態很不滿意,看似每天都很忙碌,但也沒忙出個所以然來,更難受的,是那種被生活被動推着走的迷茫感,不知道該怎麼主動找到出路。


直到我看到《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才豁然明白我的問題出在哪裏——我的思維方式,日常習慣都是消極被動的狀態,So,方向不對,越努力越尷尬。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解決的恰恰就是這些問題,找不到人生目標?覺得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不懂如何社交?不知道如何管理?這本書通過七個習慣一一解決。


或許你覺得人生怎麼可能通過七個習慣就能改變?

事實證明,就是可以。


該書被稱爲是“一本能改變你命運的奇書”,在美國,該書的銷量僅次於聖經,給無數人帶來了深刻的啓迪,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由此,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被《時代週刊》評爲“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


事實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不少內容和其他一些勵志書籍的觀點類似,但《高效能》之所以能成爲世界級的經典暢銷書,實在是實至名歸,因爲,首先,他的七個習慣是環環相扣的;其次,每個習慣都給與大量的理論研究及經典案例;以及,每一章節,書中專門設計了不同的問題引導大家思考出學習的重點,跟進學習效果。


柯維博士不光是理論紮實,在寫作的邏輯性和互動性上,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01

促進個人領域成功的

三個習慣


柯維博士的七個習慣環環相扣,看似簡單,但真要日常操作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尤其涉及到一些需要徹底改變原有思維的思考,不痛下決心和過往說再見,想要內化這本書還真不容易。


七個習慣也是有邏輯關係的,作者將七個習慣分爲三個部分,我先簡單介紹。


首先,是個人領域的成功。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意願的原則


積極主動的反義詞自然是消極被動,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性格的問題,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命運就是由性格決定的。


前幾天,我看《我是演員》,其中一位40+的女演員劉孜的故事很打動我。


她年輕的時候都是大女主,很漂亮很有氣質,曾經火過,但現在沒有戲拍。


她說了個故事,這麼多年主動爭取角色的一個故事:


“我去面試一個劇組,那個角色我很喜歡,但我感覺到我會失去這個角色,我就給導演寫了一封郵件,闡述我對這個角色的理解,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後來,導演給我回信說我和他對於角色的理解都是一樣的,我也才明白,中年人的驚喜都是自己創造的。”


區別就是這麼大,我們曾經以爲,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事實上你不主動推薦自己的酒,酒再香也找不到人欣賞,消極被動只能等待,積極主動才能把主權掌控在自己手裏。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簡單來說,這一章節的重點在於,你必須找到你的奮鬥目標,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爲衡量一且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朝着這個目標努力,不敢懈怠。


有句名言:“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倒是有個很深的領悟,天氣太冷,早起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加上這本書真的好難內化,好幾次我都想放棄,但想到我在Gloria早起讀書羣承諾過每月共讀三本書的目標,嗯,我就掙扎着爬了起來。


我們必須得承認,有個目標,確實會讓我們減少很多拖延。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作者表示,在他的調查數據中,這個習慣是大多數人認爲最難的。


書中提到 “時間管理矩陣”四類事務的理論,指出大部分人在時間管理上出現的問題:


完全陷在重要緊迫的第一類事務中,每天都在被動應付問題;

從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二類事務,長期規劃自己的未來。

 

這也是我最大的問題,我總是被動的陷在很重要又迫切的事情裏,完全沒精力騰出手來做重要但不迫切的事情,而這也是我無法快速進步的原因。


本書給出的解決建議也非常得直觀:


建議以周爲單位做計劃,且按確認角色—選擇目標—-安排進度—-每日調整的路徑思考,非常棒的是作者還專門給了計劃模板,當然,操作起來覺得難度還是很大的。

 


02

公衆領域成功需要具備

的三個習慣


個人成功之後,作者認爲,自然需要追求公衆領域的成功。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理論其實很好理解,不管我們是人與人溝通,又或者是公司與公司溝通,但凡涉及溝通交流,請一定記得,想要獲得長遠的成功和尊重,一定要具備雙贏思維。


你好我好大家好纔是真的好,帶着這樣的思維,瞭解對方的真實想法,誠信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把雙方的想法融合在一起,得出有利於雙方的決定。


當然,理論很簡單。

實操其實並不容易。


而三個習慣中,“知彼解己”可能更需要技巧,引領對方真誠表達內心想法,作者給的建議非常接地氣,他認爲“重複性溝通”能夠很好的展示自己的耐心傾聽,知己知彼。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這三個習慣是不是隻適合在工作中,其實並不然,如果你能在親子溝通裏運用這三個方式,你會發現,親子關係會非常融洽順暢。


書中舉了個例子。


一孩子表示不想上學了。

當然,家長肯定氣急敗壞:“我和你媽爲你付出這麼多,絕對不許你不上學。”


總之,我們的父母們習慣好爲人師並自以爲是,覺得自己喫的鹽比孩子喫的米都多,一定要拼盡全力把孩子不想讀書的想法扼殺在萌芽裏。


作者的建議是,首先採用“重複溝通“的方式“知彼解己”引領孩子說出更多的真實想法,之後,採取融合家長和孩子的想法,給出“共贏”建議。


溝通如下:


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父:“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敗感。”(理解對方)

子:“沒錯,學校的東西根本不實用。“

父:“你覺得讀書對你沒什麼用。”(用重複溝通的技巧引導孩子說更多心裏話)

子:“對,學校的不一定對我有用,你看我同學修車技術一流,這才實用。“

父:“你覺得他的選擇正確。“

子:“從某個角度看確實如此,現在他收入不錯,可是幾年後,或許會後悔。“

父:“你認爲將來他會覺得當年做錯了決定。“

子:“一定會的,現在的社會,教育程度不高會喫虧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對,如果高中都沒畢業,一定找不到工作,有件事我很擔心,你不會告訴媽吧?“

父:“你不想讓你媽知道?“

子:“不是啦,和她說也無妨,反正她遲早也會知道,今天學校閱讀測驗,我只有小學程度,可是我已經高二了。“

(孩子終於吐露真言,原來他擔心閱讀程度不如別人,父親在“知彼“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影響力,也因此,父親提出的建議纔有可能真正的走到孩子的心裏,被他所接納。)

 

說到底,在個人能力達到一定頂峯時,決定他的價值感的決定因素在於人際關係,認真經營人際關係的終極祕訣就是雙贏。

 


03

刻意練習

的重要性


通過三個習慣達到個人成功,再通過三個習慣走向公衆領域成功,最後,第七個習慣是不斷更新——從身體,智力,精神,社會方面,六個習慣不斷循環更新。


當然,作者自己也表示,即便是他自己,執行的也不容易。


“事實上,我幾乎每天都要花費很大氣力去實踐所有七個習慣,我沒有徵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但我越是接近於把握他們,越是意識到我們距離目標其實還相當遙遠。但你知道得越多,就會意識到自己不知道的更多——這是同樣的道理。”


換句話說,或許我們永遠無法一步到位。


但是,只要我們在追求七個習慣的道路上,我們就一步一步挖掘出自己更多的潛能和驚喜。


就算我們依舊無法想明白自己的目標,但可以在書中提供的工具下先梳理周目標;

即便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消極想法,但至少有意識開始提醒我們儘量積極主動些。


總之,進一步有進一步的驚喜,也挺美妙。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Gloria,爆文作者,曾爲國企高管,現爲全職媽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關注@Gloria聊情感,點個贊再走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