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聽課感悟

看了幹老師的《望天門山》課堂實錄,很是欽佩。他面對零基礎的孩子,不急不躁,能結合文本特點,從最最基礎的字理識字開始引導孩子們理解古詩中生字的本意,瞭解古人創造漢字中的智慧,結合着簡筆畫和課件夯實了孩子的語文基礎,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斷”——“繼”兩個字義的理解,關注了“絲”的本意,加上幹老師的動作演示,孩子們一下子就記住了兩個字的含義。而接下來關於“楚”字的解釋讓我長了知識,原來是這樣的,在拓展詞語的過程中,幹老師把“痛楚”和“楚楚動人”聯繫在一起,那樣自然,那樣水到渠成,卻又是那樣的讓人記憶深刻。重點解讀了“楚楚動人”,孩子們在笑聲在中記住了詞語含義。結合文本理解“帆”時 先結合班級女孩子的頭巾,理解材質,結合圖畫理解千帆和孤帆,並巧妙的讓孩子們理解了借代這一修辭方法。

引導這一羣孩子理解詩句含義時幹老師又用了圖畫的方式,配合着自己的手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隨堂筆記記錄時,遇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幹老師又進行了及時的調節。課堂教學就要考慮到孩子們的起點和需求,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有能在其中得到提升。

針對班級孩子基礎薄弱,設計作業。背誦古詩,翻譯全詩,把六個生字錯的寫五遍。

語文教師應該多多積累有關“字理識字”方面的知識,這回讓我們的識字教學,古詩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孩子們記憶也更深刻。

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尤爲重要(對兒童的認識,對教材的解讀能力,課堂上的調控能力,紮實的語文素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