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能在开心与成功间转换自如 1 2 3

1

一直听说“虎妈”这个说法,今天看了书中的一篇文章,才算有了更多的了解。

虎妈说,如果在开心和成功之间选择,她一定会先择快乐。但是自由和放纵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达到卓越了,才能拥有自信的快乐。

这个观点,让我有一些绕。不是都说无论自己是否成功,都要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吗?但是又想到后面常常跟随的一个观点,就是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成长真的可以绕过“成功”吗?即使不追求世俗眼中地成功,不是也要无限去追求自己内心认可的一种“成功“的状态吗?

所以我在想,对虎妈教育方法有质疑的观点,是不是并非在否认教育方法本身,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只是一般人并不能到达虎妈世界里的成功,所以其实大家是在质疑这个成功的标准呢?

因为每个人追求成功的路上,都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行动。只是如果你的成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你行路的过程就不至于像虎妈设计的那样痛苦。或许也不需要那么严格。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和虎妈的女儿那样,14岁登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你就势必也会需要严格按照每天3个小时的时间,从不间断地陪孩子练习10年钢琴,完成这10000小时塑造“天才”的过程。

朗朗也曾说果,他要感谢父亲的严格,否则,我们看不到如今的“钢琴天才”。但同时,他也真的不希望更多的孩子过上他的童年,因为真的太苦了。

目前的我,虽然没有教育的烦恼。但是对成长这件事,我想我是认同虎妈的理念的。

“自由和放纵并不能让人真正快乐。”



2

不是有人说,如果小时候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在长大后吃生活的苦。

如今成年人的自我成长里,有人在追求卓越,却也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小时候吃的苦不够多,所以吃够了生活的苦之后,再主动选择回来吃学习的苦,让今后的生活,能多一些自己酿造的甜。

在学习社群里,有一位学姐分享了她去年写出30w字的经历。其中一个经验给了我很大触动,学会主动“浪费时间”。

每当她写累了,就主动去做些不用费脑子的事情,唱唱歌,陪孩子玩一会儿,这个过程,也是全情投入的。

这样的主动“浪费时间”不会内疚,因为是为了给接下来的事情赋能,恢复了精力,就得到了“浪费时间”的正向反馈,成为做好这件事本身的一个环节。

这比“简单躺倒”和“刷手机”更有利于提升专注度。看似真正的休息,如果不加入“适可而止”的自律,就会无限沉溺下去,反而形成负向反馈。


3

没有成就感的事情,只会让我们在其中,或者在清醒之后,度日如年。

看来,在追逐开心的路上,始终要与“成功”相伴。

选择“自由”还是“自律”,全凭你是否想让自己自信地笑到最后。

借《日日滋养》的作者在采访虎妈后的一句祝福,结束今天的心灵按摩:

“愿你能在开心与成功之间转换自如。”

愿我能在自律到自信的路上,遇见属于我的“真正的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