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电影20佳&年度表演,唯有电影,能让我们挚爱如初!

电影理应像一首诗,因为这世界需要诗。诗的恬静与自然,爱欲和搁浅,随着镜头的运转而绵延不绝。《无依之地》中,Fern用孤绝来抵抗俗世的纷扰,可是再孤独之人,也需要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来赞颂世间的美好。

塔可夫斯基用他的诗性填满着光影的每个瞬间,后来的特吕弗、戈达尔、阿萨亚斯、泰伦斯·马力克也都在传统和现代主义的对抗中找寻到了属于诗性的一丝安宁。

2020年更需要诗篇来赞颂,多么混沌的一片世界啊!人类的生存考验在此刻仍然在被政治裹挟,而艺术文明的价值始终站在边缘的角落夹缝中重生。如果没有诗篇的赞颂,整个世界会否真如乔治·奥威尔的寓言世界般末日降临?

电影却始终保持着“神性”,它是新世纪的产物,却记载着旧时代的变幻,它属于每一个人,却也只属于电影本身。电影和诗,本来并无关联,正如电影和这个世界,也好像本无亲密联系。

那是什么让电影得到了世界的启示?只因为它愿意承载一切?不,那不是电影的意义,电影的意义是纯粹而多变的,它因人而异,它深不可测,它遗世独立,它也如此平凡。

你如何看待电影,电影就如何看待你,镜像里,有人在田园牧歌中寻求哲学的真理,有人在异国他乡发现起点就是原点,有人在公路上漂泊吟游,有人在生活的底层常叹活着真难!

年复一年,电影从未消失过,就算人类消失,电影也始终存在,而看电影的人,永远希望此时正在看的电影,还像当初那般挚爱如初!



NO1.《必是天堂》

引言:

喜欢《必是天堂》很简单,简洁、荒蛮。

伊利亚·苏雷曼自编自导自演,以一个战争国家公民的身份矗立在世界中央观测世界变迁。观影过程轻松愉悦,同时不乏思考的价值,摄影、构图、文本发挥到极致的对称。天堂之处,必有回响,回到起点,才是原点。


NO2.《隐秘的生活》

引言:

尽管影迷们对泰伦斯·马力克失去了耐性,但不可否认他依旧是世界影坛独树一帜的存在。快步入八旬的马力克早已对世界的形态变化感到疲倦,在拍摄完“城市三部曲”后,他依旧回归到田园牧歌般的自然生活。

仍然是大广角、诗歌寓言、人与自然、宗教信仰的构成,但这样的马力克才是本真的的马力克,不讨好,不谄媚,不入世。

用“爱与信奉”来抒写生命的究极形态,让我们的哲思能量不断得以延续,让生命最终汇聚在群山之中,感受最原始的自然力量。


NO3.《无依之地》

引言:

凯鲁亚克曾用“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道路就是生活”激励着后时代的潜行者,如今赵婷写下了一首朦胧的散文诗,在光与影的交错下记录着暗夜提灯的行路人,他们因伤痛而上路,又因不再伤痛而告别。

孤独的人与荒芜的自然相互依存,渴望用灵魂来交替俗世生活的一支烟火,以坚定和微笑的力量去游走于世间每一处可以抵达之地。

送给那些不得不上路的吟游者,他们会以石头化作火苗存在,以家人寄托化解悲伤而安度,以天生不羁成全自我内心的向往,又以海浪星空为家园驱散黑暗,他们读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荒野的尽头,微不足道的踽踽独行,却从不感到疲倦!


NO4.《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引言:

肯·洛奇是当代电影的记录者。

他对待电影始终如一,他和马力克正好相反,一个不愿入世,一个始终游走于世,挖掘那些我们得以深思的日常,刻画那些因生活而麻木的底层人群。

社会是他创造电影源源不断的灵感圣地,而生活则是他创造电影不可或缺的纪实利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看似温情而柔和,却还是像一把刻刀,刺入社会的心脏,把一个疲于为生活奔命的男人和一个完整却破损的家庭代入到资本主义的中心,用心来体验生活的五味杂陈。


NO5.《温蒂妮》

引言:

水中精灵温蒂妮,她为爱牺牲,为情而亡。

她是神话寓言中的一个爱情信使,她是电影世界里令人痴迷的女人。

导演佩措尔德以其精准的情绪捕捉刻画了一出后现代的爱情童话,只不过这个童话故事残酷而冰冷,它不像一则浪漫邂逅,而更像是一出幻觉献祭。

她是温蒂妮,她也是走在都市大街的女子。


NO6.《眼泪之盐》

引言:

当代法国作者系导演菲利普·加瑞尔用成长和历经来教会我们如何真正领会爱的意义。

一个男人需要历经过三个女人的温床才算成长,而一个男孩需要历经过生离死别才能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黑白的光影交错下,那个男人游荡在巴黎的街头,写一篇散文,尝一滴眼泪的味道。


NO7.《然后我们跳了舞》

引言:

看《然后我们跳了舞》,有一种浓烈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愈演愈烈。少年自小学舞,却因自己同性的身份而无法释放身上的野性。

如果没有遇到那个人,他不会感悟爱情的滋味,更不会因为爱人的离去而感伤。同性的身份带给他的不再是束缚与枷锁,而是在爱上一个人后,提炼出对自我的认同和价值。

明明爱得那么浓烈,却依然摆脱不了现实的阻挠,他们曾一起跳舞,如今,却只能舞罢曲终,各自纷飞。


NO8.《逃走的女人》

引言:

前有菲利普·加瑞尔抒写成长悲歌,后有洪常秀描述城市寂寞。

两者拥有相同的叙事方式,相同的作者系风格,甚至是相同的人物设计。而洪常秀则更为随意而精致。

依旧是熟悉的闲谈模式,依旧是美丽的金敏喜,不同的还是洪常秀对生活日常和心理变化的隐性描述,看似平淡如水,实则波涛汹涌。


NO9.《心灵奇旅》

引言:

真正让我震惊的并不是口碑这么好,排片这么少;而是当我们还在追求一种动画创新时,皮克斯早已跳脱了创意的表层,而是把故事和人物真正渗入到创意之中,并且高度饱满统一。

它讲述的故事人人都懂,可却毫无说教之意,并且能够与你感同身受,完全像是在看一部真人电影,仿佛跨越了多个维度空间,最后只想坐在角落中,感叹着:活着真好!活着才能看到《心灵奇旅》!


NO10.《酒精计划》

引言:

温特伯格的人物塑造一向都很立体,这次围绕四个中产阶级男人而展开对生活本质的探讨,以“酒”为主题切入生活的心脏,挖掘出人到中年的困惑和麻木。

看似是普通的生活群像,实则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如果人类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05%会感觉到更幸福吗?

这是一出喜剧衍生的悲剧,酒精可以稀释忧虑,同样也可以摧毁人生,但对于某些人而言,酒精带来的更是对自我的审视以及彻悟,有人看透了生活,有人徘徊在原地,有人重建了幸福,而有的人却潇洒地离开。

生活就是如此,有人醉了,却也清醒着;有人清醒着,也像感觉到宿醉。


NO11.《第一头牛》

引言:

女性导演凯莉·莱卡特是细腻而温暖的,《第一头牛》借用物来比喻人,用灵性来替代荒芜。这一定是属于西部开拓者的朦胧诗篇。

无论从表达还是质感来看,《第一头牛》都充斥着旧时代的情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呢?鸟要筑巢,蜘蛛要结网,两个男人呢?势必要倚靠相互之间的友情而残存。

最后的栖息之地,正是西部这片土地存在的印记,两个男人躺在地上,望着最后一缕星空划过,想起牛的眼睛里,有金钱,有温度,还有朦胧的眼泪。


NO12.《所言所行》

引言:

论男女情爱,男欢女性的小调片,没有人拍得比法国人更具哲学形态了,多面棱镜下根植的情爱种子在不同境遇下反映出不同的爱情因果。

有时候真羡慕法国人,不大悲大喜,就只关乎生活周遭的那些人群,好像你也在电影里生活一般,平平淡淡,用四天的时间以叙述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谈论过往爱情和自由的抉择。

当欲望被感性牵制,当道德被理性捆绑,爱情只不过是渺小的存在,我们终将回归生活本质,把深刻的记忆藏在各自的心中。


NO13.《1917》

引言:

从选择《1917》可以让大家知道我并不是什么逼格满满的影评人,在多数评论家对《1917》嗤之以鼻时,我却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原因很简单,我能找到共情感。

《1917》是一部以“信念”出发的电影,它能够迅速传达电影的某种美感和精神,一旦你发觉,便无法抽离。

或许立意点并没有那么沉重,主题也并非那么深刻,但它时刻都悬挂在你的心上,共情感和共鸣感因人而异,但无一例外的是它浓厚的思乡之情令人动容。

一个最孤独的个体承载着最大的使命,并不是一镜到底,而是长镜头的串联,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全都在为人物和环境而服务,长镜头并不是一种展示,而是一种跟随。末世般的战争光景和人物的自我悲鸣更符合现代电影所真正需要的技术创新和人文主义。


NO14.《美好年代》

引言:

又名《好梦一日游》,绝对是2020年最浪漫的爱情电影,没有之一。且它毫不狗血做作,反而很真实的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幻象的理解。

你是否也想过,假如回到过去,会选择停留在哪儿?是否也想过,如果真的能够穿越时空,还会选择回到过去吗?或者也想过,试图用时间倒流来慰藉当下的麻木和沮丧。

一座造梦工厂,连接了五个人的情感。普希金曾说: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其实哪有什么过去,每一个过去都是由当下组成,只是人们从未发现,所以才让过去成为了遗憾,让那些每一个可爱的日子都成为了时间的纪念品。


NO15.《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引言:

又是一部女性导演的独立佳作,沉稳克制,既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心理状态,又讽刺了男权社会的伪装和冷漠。

唯一剩下的,是两个少女的内心自白,当青春的特写无处停留时,只有默然的陪伴以手为安。这是一部在路上的电影,也是一部让你感觉压抑的电影。

当导演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四个选项来指责男性当道的社会时,她也建立起了一层保护的薄膜。只是我们都知道,青春永远都是孤独而矛盾的,从不哭泣,很少说话,有时微笑,总是彷徨。


NO16.《悲惨世界》

引言:

不是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却比他笔下的世界更为暴烈。《悲惨世界》拿下了去年戛纳场刊分最高分,也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虽输给《寄生虫》,但是它的现实阶级意味更浓。

因为一头小狮子所引发的阶级、种族之战,何不就是现实版悲惨世界的浓缩,导演用大量摇镜、手扛以及空间密闭感的镜头来制造混乱不堪的场面。

视听语言完全充斥着你的感官世界,但真正象征悲惨的不只是这么一群人,还有当代社会所带来的双重冰与火,双重罪与罚。


NO17.《分租》

引言:

我向来很喜欢观赏较为轻松的电影。

《分租》便是其中之一,它很简单,却包含着很多私人情感,不矫情,不煽情。

以一种简洁而轻盈的方式陪同电影中的人物度过五天的时光,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导演在空间中创造了人和城市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用“时间对视”的年龄差距刻画了一段异国之旅,当五天结束后,留下的是对待生活的洒脱和重新开始。


NO18.《曼克》

引言:

时隔六年,芬奇回归到了电影制作,拍摄了父亲撰写的剧本,阐述了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讲述了一个显被人遗忘的天才编剧,这个编剧酗酒、赌博、叛逆,自大、狂妄、却又充满善意,他写出了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公民凯恩》。

芬奇的私人影像组织像一道冰墙,就算看过《公民凯恩》,了解奥逊·威尔斯,也难以突破这道冰墙背后上个世纪好莱坞的凌乱群像,看的是曼克传记,实则意有所指,借曼克之名批判五大好莱坞公司的权争暗斗,政治乱象。

以剧本的序幕和闪回蒙太奇回溯曼克创作剧本的始终,芬奇有意仿制《公民凯恩》的风格语言来制造一种穿梭感,内核里表现的是自由与抗争,外壳中抹不去好莱坞的历史记忆,不存在像不像芬奇,他一直都在不同类型片中体现多面自我,只是《曼克》更为私密,也更为隐秘,但问题是它并不属于观众,而是属于上个世纪好莱坞的风卷残云!!!


NO19.《让他们说吧》

引言:

非常有趣的实验作品,延续了索德伯格一贯的人物多线叙事,以作家和朋友游轮出游展开一系列的人生探讨。

固有空间里人物的各自生活状态引申出多种内在矛盾,无文本的概念让演员发挥出随性的本色魅力,从开始的悬念设置到结尾的突发死亡,无一不揭示着生活的种种真相。

蜜蜂筑巢、欲望戒指、暗夜天空、创作之死,四个象征性的空镜头暗喻着甜蜜、贪婪、希望和梦境,最后的笑容定格在回忆之中,过往的泛泛之言都让他们说去吧!


NO20.《米纳里》

引言:

记忆中,“米纳里”是外婆歌谣中的水芹菜,它长在涓涓小溪旁,野蛮而自由地生长。父亲拥有着一个农场之梦,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我们生活于此,在油亮的草地上奔跑不止,在母亲的无助中学会疼痛,纵使生活万般艰难,可我们仍旧希望在此找寻到自己的堡垒。

这个堡垒里,父亲采摘着蔬菜,母亲在厨房看着窗外,外婆还是那么爱看拳击,姐姐说着要带我去教堂,直到有一天,燃烧的火光洒满了整片大地,我再次奔跑,牵过外婆的手,走过一片绿色的童年岁月!


特别提及:

《原钻》、《头痛欲裂》、《神弃之地》、《菊石》、《春江水暖》、《关于无尽》、《乳牙》、《信条》、《一秒钟》、《85年盛夏》



PS:表演不分先后


麦斯·米科尔森《酒精计划》

尹汝贞《米纳里》

凡妮莎·柯比《女人的碎片》

葆拉·贝尔《温蒂妮》

查德维克·博斯曼《蓝调天后》

刘亚仁《无声》

凯特·温斯莱特《菊石》

伊莱扎·斯坎伦《乳牙》

加里·奥德曼《曼克》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无依之地》

莱丝利·曼维尔《普通之爱》&《让他走》

凯瑞·穆里根《前程似锦的女孩》

史蒂文·元《米纳里》

里兹·阿迈德《金属之声》

西尔莎·罗南《小妇人》

亚当·桑德勒《原钻》

张译《一秒钟》

维奥拉·戴维斯《蓝调天后》

巩俐《夺冠》

梅丽尔·斯特里普《毕业舞会》&《让他们说吧》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在下方留言你在2020年观看的电影十佳,又有哪些电影让你感同深受,情有独钟?

继续热爱电影!明年,再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