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蓮花開

                                 

第二次造訪蓮花山,我驚訝於它的美了,在雨中。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古至今,文人墨客毫不吝惜自己的才情。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案頭之山水。

蓮花山,單聽這名字就感覺超凡脫俗,令人肅然神往。廣東番禺有蓮花山,長春有蓮花山,贛州有蓮花山,鄂州有蓮花山,甘肅有蓮花山……祖國河山竟有這麼多用蓮花山命名的勝景,而且這些景緻的故事,無一例外都包涵了觀音菩薩除惡濟民,善佑一方或仙女降臨造福當地百姓的美好傳說。可見人們對蓮花這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聖潔植物,是多麼的熱愛和敬畏。

而位於山西省平定縣張莊鎮的寧艾村也有這樣一座蓮花山。它在陽勝河畔,藥林寺森林公園腳下,是女媧文化、上艾文化的發源地。

神奇的上古神話深深吸引着我,這是一個細雨迷濛的初秋,我第二次走進山裏。

站在山下石雕前,就看到了人類始祖,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她目光堅定,雙手奮力托起一塊磐石。她正用五彩石補塌陷的蒼天,以拯救她的子民。而這五彩石就是取自寧艾村蓮花山森林之木續火,並在東浮山練就而成。一羣孩子依偎在她的腳下,茫然無助尋求着母親的庇護。

讓我們想象着那是怎樣混沌初開的世界啊!當天地對立,混淆明暗,迫切需要一個勇敢的神來擔當,女媧以身化萬物,不畏天柱傾折,大地陷裂,入熊熊烈焰,出滔滔惡浪,阻猛獸退兇禽,以捨我其誰,無所畏懼的勇氣和膽量斬鱉腿置天柱,縛黑龍拯黎民,積蘆灰御洪水……這個鼓舞人心的神話和許許多多反映上古勞動人民及中華民族不屈鬥志的故事,諸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不可缺失的精神圖騰。我們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倒,五千年屹立世界文明之林,不正是有這樣的精神之碑的傳承嗎?

細雨打溼了雙眸,未進蓮花山,心中已如釀了一杯醇香的酒,釅釅的浮漾於心頭。石雕後面是"上艾尋古"的壁畫及"上艾山莊"的石刻,古銅色的背景,彷彿一個穿越之窗,窗裏窗外連接了宇宙洪荒與現代文明。

濛濛的細雨浸溼路面,新鮮的青草花香沁人心脾。遠處,山色空濛,萬物洇入國畫水墨中,淺淡疏遠。沿小徑到湖,就是白楊溝水庫,現在它有了更好聽的名字,叫蓮花湖。如果遠山如眉峯凝聚,那麼此處湖面即爲佳人凝眸暗沉。湖面平常靜如坻,亮如鏡,今天小雨微添霧靄,嵐山水影相隨,互爲倒映,偶爾被細小的雨絲輕觸,即升騰起薄煙,漫化出神奇幻相,仙氣繚繞,不絕如縷。

湖面無舟楫,無垂釣。坐湖上西北角"風雨亭",靜靜聽風聽雨,一時躁氣全消,彷彿平生際遇,風雨憂愁全都煙消雲散。恍若神魂遊離,無論少年聽雨,無論壯年聽雨,儼然不用感慨得失,只覓得些許“點滴到天明”的輕鬆與愉悅。這樣想時,宋代詞人蔣捷人生流轉的苦痛,竟也替他減了七分。高山流水,聽的是一份懂得。

拾階而上,逆澗而行,曲曲折折的小徑,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鳥語清脆,石竹、黃菊長勢喜人,開得嬌豔而不媚俗。山間雲霧瀰漫,青松蒼翠欲滴。

逍遙谷在眼前出現,雨比剛纔稍大的些,但是空氣更加清新,絲毫沒有煞心情。“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凡是美好的景緻總是不辜負造訪者的遐思。一個“逍遙”又讓我思遊萬仞,情達八級。逍遙,本是道家哲學術語,“人說神仙好,神仙樂逍遙",八仙的故事家喻戶曉,寄寓老百姓對真善美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莊子的《逍遙遊》更是描繪了對掙脫肉身,嚮往無限自由美好境界的憧憬。這個上天入地,無所束縛的漆園小吏,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精神境界從未有過的的恢弘與肆意。難怪《天龍八部》中衆多門派中排第一的是逍遙派,人生更多的是需要釋放心靈,隨緣而遇、隨遇而安。

繞過藤木,踩上黃沙磨盤搭成的曲橋,蜿蜒過碧溪。水位漸漲,恰好沒過磨盤,淙淙細流像溫柔的手撫過腳面,歡喜之心讓我留連許久,拾得漸走漸遠的童趣。

谷裏有一潭,名曰"臥龍潭",漢白玉雕刻而成,威武神氣,口吐龍泉,飛珠濺玉。龍是民間祥瑞之象徵,是風雨之主宰。它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坐鎮此地,與社稷之神女媧共同庇佑此地風調雨順,真可謂天造地設的福地洞天。

佇立潭邊,雨歇,天放晴。碧空如洗,四周田野滿目清翠,高樹與低樹凝神諦聽天籟,松鼠、山兔影影綽綽,俯仰生姿。遠處山巒綠霧凝聚,近處野草清亮奪目,野花翹盼搖曳。湖面平靜,倒入綠影,彷彿化不開的碧玉,真是恍若塵外。李白曾秋遊,面對平村漠漠,煙如織的碧綠,他觸目震驚,窮於詞藻,只寫了三個字“傷心碧”,那此時,我遁入的這片綠呢?是禪境?是人間?還有什麼能高於詩仙的表達呢?

流雲凝滯。我靜靜地感受着一雲一鬆,一泉一石。此時不需席地而坐,不需松問烹茶煮酒,也可學醉翁一回,道:"何時杖策相隨去,任性逍遙不學禪!”

盡興而上,蓮花山在腳下。海拔不高,在周圍崇山峻嶺簇擁下,像掩映於綠色之中一顆溫潤的明珠。一路走來,心中已盛滿山水,只緣身在此山中未見山貌輪廓,但神奇的神話和身心的逍遙,已讓我不虛此行。

蓮花山不僅像蓮花一樣盛開在寧艾村,更是開在每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寧愛縣人民心裏。新時代寧艾人民審時度勢,加快轉型發展,藉助時代東風和獨特的地理優勢走上了一條文旅結合的發展之路。

現代的文明己深入寧艾,全村新街舊巷格局井然,古廟古宅散列其中。近6000戶居民竟有百種姓氏,真正是天下一家的世外桃源。難怪女媧娘娘如此鍾情於此,晝煉石於東浮山,夜休憩於蓮花山。現在她看到了她的休憩地已成爲晉東鄉村旅遊的靚麗名片。在她的庇佑下,欣榮之象勃發,子孫萬代綿延,她怎能不爲此感到欣慰和驕傲呢!

暮色漸濃,依依不捨攜雲歸。歸時小雨又傾灑而下。天際坨紅微醉,萬物靜謐寵罩寧艾村。

不禁再次回望,山是蓮花,心若蓮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