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泥塑”还是“根雕”

    是“泥塑”还是“根雕”

        ——《 爱心与教育 》心得六

    (2021年1月18日分享第484篇 )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今天看了几页《爱心与教育》的内容,感觉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孩子到底是“泥塑”还是“根雕”。人们往往说青少年时期可塑性最大 ,这话强调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无疑是有道理的 。更甚者 有一些老师因此认为 ,学生就是一块泥团 ,德育是教师随心所欲的泥塑 。学生的内心是一个空荡荡的容器 需要教师注入良好道德 ,正确思想。 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家长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提出要求,按照自己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要是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是叛逆,就是不听话 ,不是好孩子 。 由此看来,时代的变化与前进,并没有让许多家长从上一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走出来,沿用的仍然是旧有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种方法和思想是不正确的 ,因为他们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实际上学生不是一块儿可以任意揉搓的泥团 ,而是有了自己独特个性的“根块”,因此, 科学的德育应是“因势象形”的根雕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 ,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 ,所以老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 ,让他不断壮大 最后排挤掉自己的缺点的杂草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 ,怎样才能快速的除掉杂草 ,那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种上庄稼 ,长善救失,大概就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因材施教 ,德育也应该如此。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头脑中美好的道德萌芽,并且还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善良之处 。德育“根雕”艺术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摒弃思想教育的一道切 , 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关于解除学生的心病 ,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能够展示起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 ,是每个学生都擡起头来走路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让其充满自豪感 。

      不少家长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误认为孩子的教育成功与自己、与家庭关系不大,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解。学校教育主要体现的是统一性,教育教学管理难脱整体划一的规范和模式,所以学校号召了多年的因材施教,实施起来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一个学校的教育模式是统一的,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要想“因材施教”是很难落实的。由此可见,家庭才是实施因材施教最理想的场所。家庭人数少,况且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亲密,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分析孩子的情况,易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而令人遗憾的是恰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不够的。特别是现在的留守儿童,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不愿和家长交流,更不愿向家长敞开心扉。家长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塑造孩子。孩子被束缚、甚至被随意整治,他们怎么会甘心忍受呢,他们又怎么能不叛逆呢?因材施教就像根雕艺术一样。根雕,首先要了解你面对的这块“根”,要仔细观察其形状并且依据其形状、特性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完美。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现在把孩子当成一团泥巴,在任意进行着“泥塑”,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喜好随意捏成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而更多的家长依照统一的标准,使用同一个模具,塑成一个和他人一样的统一的东西,特点和个性荡然无存。

      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的特性,学会按照孩子的特点去进行“根雕”去教育塑造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学会把握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和具体教育的方法,就能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接受这样教育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独特的、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精品”。泥塑和根雕都是艺术作品,但是他们成型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