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第五章 遺傳、基因、環境

昨晚進行了社會心理學第五章激烈的討論 計劃討論時間是從8:30-9:30,結果大家討論的太激烈,從8:30一直討論到了10:30,就是這樣,大家還沒有討論完,還有的老師想發言,但是沒辦法,只能終止討論。下面就是我在聽了討論後的感觸。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男女的擇偶標準,很容易看到時代的變遷。男性更容易選擇年輕、身體棒的女性作爲自己的伴侶,更多是考慮傳宗接代,當然這是一種無意識,當事人是難以覺察到的,但又確確實實被這種無意識驅動着。而女性更願意選擇經濟能力強、保護欲旺盛、競爭力強的男性,這也是爲了保證自己和孩子能夠更好的生活下去。

按照這個觀點,現在的很多女性和男性之間的這些社會角色交叉部分都越來越多,女性的獨立、勇敢、堅強、樂觀,而男士們很多也女性化嚴重,從進化心理學來說,這也是爲什麼如今有那麼多大齡剩女的原因,一個人可以自己做好一切,何須結婚?那問題來了,生子怎麼辦?我在想,人類發達到某種程度,會不會男女平等都不結婚,嬰兒出生率很低,造成社會形態的大變化?

阿杜老師給出瞭解釋,他說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可能沒有男人與女人之分,關於生育就更簡單了,可能都會出現無性繁殖。

媽呀,這一想法大大開拓了我的腦洞。未來一切皆有可能,雌雄部分呀。

第二個重點是區分三個概念:性、性別、性別角色

性,指生理上的表現,第一、第二性徵等

性別,主要指人格方面的特徵,我們說的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方面的差異。比如我們發現一個女孩膽大、勇敢、堅韌、雷厲風行,我們往往這麼形容她:她身上的男性特質很明顯,相反,一位男士溫柔、細心、膽小,我們形容他女性特質明顯,我們在用這些詞形容的時候,就是在說一個人的性別特徵。

性別角色是指由於人們的性別不同而產生的符合一定社會期望的品質特徵、思想方式和一定行爲模式。比如生了女孩後,我們都要教育她要端莊大氣,這就是按照性別角色來培養女兒,可是如果女兒長大後跟男孩子性格差不多,並且和一名女孩子結了婚,並且在婚姻中充當了男孩的角色,那麼這個女孩的性別角色就改變了,生理上她是一個男孩子,個性特徵表現出來的卻是男孩子,充當的性別角色也被改變了。

第三個重點是我對內驅力的理解。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爲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阿杜老師分析,現在的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普遍內驅力弱,可能跟他們生活的年代有關,孩子們已經擺脫了物質貧乏的年代,不需要那麼努力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了。

對此觀點我有不一樣的看法,首先我接觸的很多孩子,他們一直在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着,內驅力一點也不比我們那個年代差,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他們在家長的催促下,做出了一點鬥爭而已,內驅力是內部機體的喚醒狀態,不可避免跟需求聯繫在一起,現在的孩子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滿足了,可是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依然存在着,只要需求存在,內驅力就存在,有時候一個人身上的這股力量沒有表現出來,可能是因爲沒有還沒有被激發出來。

隋英老師結合自己的學習過程分享了對內驅力的看法,我有以下體會:內驅力就是一個被激發的過程,一個學習不努力的少年,在成年的某一天,突然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此萌生了要好好學習的想法,並付諸實踐,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果我們把關注點關注到如何激發一個人的學習動力上,好像目標更明確一些,時間段可以拉長,這就要求我們對一個人永遠不放棄希望,相信他在將來的某一天能做的更好。

魏偉老師提到,要讓一個人的內驅力能夠持續的更長久,就要給對方樹立一個宏達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爲別人服務,並且從服務中獲得快樂,實現自我價值。

我們還對影響一個人的因素百分比進行了討論,發展心理學顛覆性的研究中表明,遺傳佔50%,家庭教育只佔到了0—10%,同伴關係卻佔到了40-50%,這一點我們還需要好好消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