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1)

2021年1月,按計劃,我開始細讀武志紅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這本書。

這本書有400頁,我給自己確立了一個讀書目標:用時2個月的時間,精讀且要輸出讀書筆記。

序言

作者寫到: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爲了活出自己。

我想,活出自己一定是主動的,一定是有目標的和方法的。

幸福感的主要源頭是人際關係的深度,做自己,真誠待人,當我們與他人構建了深度聯結的人際關係時,幸福感就會自然湧現。

我是一切的根源。

自我意識:做自己,卻不自戀。

自我歸因:向內看,自省,隨着內在意識的升維,外在的人生也在升級。

外部歸因:向外看,看待問題的心理邏輯基本不變,會不斷的輪迴在一種被動的人生模式中。

自我覺察:當我們擴大了自己的“覺知”範圍,將潛意識呈現爲意識層面,就有機會做出更主動的選擇,從而更好的掌控自己。

是的,活出自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第一章 命運

自我實現的預言,是自己對生命的期待。

如果我去世後,在自己的墓誌銘上我希望刻下怎樣的一句話?

“輕安喜樂,俯仰無愧的一生“。

“我“要做自己,同時去尋找”你“。而一旦”我“與”你“有全然的聯結,那時我們彼此都可以被證明。

界線意識是做自己的基礎。

界線意識的對立面,是“共生“,即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一切都是我們的事。

有人入侵了我的世界和空間,本質上就是剝削,六招劃出“界線“

1.  不含敵意的堅持:如果你影響我,我就要拒絕你,堅決說“不“。

2.  從小事開始:在一切“共生”關係中,都存在着嚴重的剝削,樹立界線意識可以從“喫、喝、玩、樂等小事開始,要傳遞出我堅決的態度。

3.  尊重事實,駁回情緒:釐清事實,表達情緒,作自己。

4. 直擊命門:我自己的事情,還是我說了算,我們不能打着愛的名義入侵對方。

5. 讓對方疼:當別人進入你的世界,你就要告訴對方,不是他想怎樣就可以怎樣的。

6.在地理上保持界線:這是一招最管用的殺手鐗,設立地理界限是最簡單的避免衝突的方式。

深入潛意識之井,覺察自己的“人生角本”。

我們成長的一生,就是不斷經歷各種創傷的一生,並且在學習處理創傷時成長,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

看見傷口,接納它,處理它,讓光進入。

如何看見傷口?通過“自我覺察”

“拿出一張紙,寫下你記憶中最深刻的三件事,寫出它們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和人物,以及你在這三個情景中的身體感受和情緒、情感,特別是你的心念。
然後看一看,這三個情景的圖景與你的人生聯繫“。

心念,就是一個強大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將你的生命朝着一個方向推動,於是演化了你的人生。

我印象比較深的童年三件事:

1.偷拿三叔家的零錢後,造到爸爸的訓斥與打罵。

身體感受:跪地、低頭、緊繃和僵硬、遭到爸爸的呵斥讓我擡頭、不敢正視

情緒與情感:恥辱、不安、自責、恐懼、我以後不能再給爸爸媽媽丟臉、對身體的傷害特別恐懼、我想逃避、對於金錢有強烈的缺失感。

心念:不勞而獲是我性格中的一個烙印,我逃避身體上的疼痛,也有做事魯莽草率的時候。

2.與媽媽、弟弟拔草回家,弟弟爬在車上,我在前面拉車。

身體感受:充滿力量,心甘情願,

情緒與情感:很開心照顧弟弟、幫助媽媽、得到村裏人認可,有成就感;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我可以做一些讓媽媽開心的事情,我是姐姐,應該照顧弟弟。

心念:獲得他人的認可,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3.和爸爸、媽媽到地裏幹活,回家途中爸爸竟然在水渠裏抓到一條鯽魚,全家人在一起喫魚的快樂場面。

身體感受:放鬆,輕盈

情緒與情感:幸福、熱烈、享受、友愛、感受到被照顧,爸爸媽媽好開心、我和弟弟也好開心、魚真的很好喫,就是太少了、爸爸媽媽都沒怎麼捨得喫、一家人開心快樂的生活真讓我喜歡。

心念:渴求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希望爸媽高興,對我和弟弟和顏悅色;渴望更加豐富的物質生活,那樣我可以體會出幸福感。

如果我有新的人生圖景,我就不只在重複童年的人生角本,就可以成爲自己命運的主人。


人生下半程,我想要怎樣的生活?我想要健康的身心、想要可以提供生活保障的物質與金錢、想要先生更多的理解與包容、想讓孩子面對工作、家庭的各種問題可以勇敢、智慧、獨立……

接下來,近距離的看看“自我”。


第二章 自我

武志紅老師講到了他自己識人的五個維度,通過這五個維度,我們可以相對全面的認識自己和他人。

1. 自我穩定性:容器,家長是孩子的容器、諮詢師是來訪者的容器,只有容器的材質穩定,才能託得住。需要被容器托住的是對方的情緒、也包括活力等等。偏向於理性的部分。

2. 自我靈活性:感知外部的人、事、物,偏向於感性部分,靠“感覺”來提升。最佳狀態:自我穩定性與靈活性的良性結合,理性“託得住”卻也不乏神來之筆的靈活感受。

3.自我力量:一個人自人格中本來就蘊藏的力量。

4.自我疆界:自我可以伸展的空間。

5.自我組織力(自我療愈力):高壓下的自我重組能力。

書中介紹了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人格構成理論:本我、超我、自我。

本我:由各種慾望組成,野性,人格的基礎,遵循享受原則,內化孩童形象。

超我:人格中的管理制,德性,遵循道德原則,內化的父母形象。

自我:本我、超我的協調者,利用防禦機制,忽略二者的部分機制,進行自我欺騙,製造平衡。

如何衡量本我和超我的關係?

可以看看你在孩童時,你與父母的關係。

上述理論聯繫到“象與騎象人(本我與超我)”,也可以總結成一句話:你是騎象人,而你腦中的那些如何對待象的想法,其實是其他人灌輸給你的教條思想。

人本主義代表大家羅傑斯非常重視“關係”,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爲:人最寶貴的,就是你自己。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自己活出來,而不是被文化規範所教化。

羅傑斯提出: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我們瞭解一個人,一定要進入對方的“現象場”。

通過了解“時間、地點、人物、感受、做法、心念等等”的具體化,就可以把當時的“現象場”勾勒出來,一個人的記憶纔會提取,而深度的體驗纔會被喚醒。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學習過的PHP和PHIC的流程。

“就相當於,我向你敞開了自己,把你把我作爲關係的中心,聽我的體驗,給了我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和真誠等,我認爲這就是愛!”

精神分析領域裏另一位非常有影響力人物是溫尼科特,他提出了很多經典的術語,至今影響非凡。(有人說,精神分析學說,其實是育兒學)。

1.抱持:好的父母會提供抱持的環境給到孩子,即,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認可;當孩子受挫的時候提供支持。這種抱持性容器被孩子內化在心中,就形成了高的自我穩定性。當父母允許孩子的活力在這個容器中流動時,孩子的自我靈活性、自我力量和自我組織力都會得到極大的滋養。

我的理解,在孩子幼小的時候(3歲以前),父母給孩子提供抱持的環境,但隨着孩子的能力不斷增長,父母就需要給孩子逐漸設立一些界線,重點是學會尊重別人。

2.足夠好媽媽(60分媽媽):這是他最有名的術語。意思是:媽媽不能是差勁兒的、匱乏性的媽媽,也不必是完美的媽媽,恰恰好就可以了。

3.自我能量球:每個人的自我像是一個能量球,每個人能量球都想伸展自己。我們可以從以下和個維度來看向自己的能量球。

A狀態:是伸展的,還是萎縮的;

B色澤:是多彩的,還是灰白的;

C內在:是流動的、飽和的,還是堅硬的、乾癟的。

內部評價體系:對別人的評價不大在乎。做事情的動力來自由內心,這可以稱爲“內部動機“。使用內部評價體第的人,他們在做事情時,特別尊重自己的感覺,常常是在潛意識和身體層面做事情。

外部評價體系:對別人的評價特別在乎。甚至會內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認爲自己就是這樣的。使用外部評價體系做事情時,常使用的是意識和頭腦層面。

假自我: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圍繞別人的感覺而構建,對別人的感覺很敏感,對自己的感覺卻很不敏感。

真自我: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圍繞自己的感覺而構建,他會尊重自己的感覺,不會太爲難自己。

如果在孩子6歲以前,父母強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就是在構建孩子的假自我;如果父母尊重孩子,願意按孩子的節奏來,這是在哺育孩子的真自我。

與自我的互動技術:

1.”給覺知留下空間”。

當我們在做童年回憶時,對於自己有了覺知,特別是在童年回憶中,我們有可以會發現自己的缺點或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此時,往往會出現批判自己或是急着改變的情況。(我怎麼這麼差勁,我也太不好了……)(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問題,立即問:怎麼改變呢?)

應該這樣對待“發現缺點”這件事呢?---武志紅老師的做法。

“原來我是這樣的,然後,我會有一股欣喜,我對自己的瞭解又增多了!我能這樣做,其實是因爲沒有批判,不會覺得這是”缺點“,而會覺得這只是一個”特點“。
當你徹底不去做評判的進時候,就會容易進入真正的覺知--不僅在頭腦上有了理解,還會有深刻的體驗。比如,作爲諮詢師,當來訪者呈現巨大的情緒、情感時,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的,我都能讓它在我這裏自由流動。於是,第一份巨大的體驗都可以變得非常享受“。

2.向前找感覺,向後找態度。

心理諮詢時一個談話技術,同樣可用於對自己的探索。

A.“在你這個感覺產生之前,還有別的感覺產生嗎?“這就是向前找感覺,爲的是找出被我們隱藏的感覺,特別是找出刺激時的第一感覺。

B.“對你這個感覺,你有什麼感覺產生?“這雖然說的是感覺,但這更像是找我們對一個感覺的態度。

第二章給我的感受是比較偏理論,技術層面的“進入別人的現象場”對我觸動挺大的(成爲母親,成爲父親的練習可以碰觸很多內心深處的感受)。

第一章、第二章 總結

馬斯活的“自我實現“,羅傑斯的”成爲你自己“,溫尼科特的”讓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論“,等等,都有同一個意思,即一個人的自我本身,就是根本性的力量。

我們所謂的“成長“,就是把這個自我活出來。

我們徹底聽從自己的感覺時,會體驗到生命的不可思議。

生命中有一個最大的矛盾,我們必須在關係中才能把這個不可思議活出來。

第一章、第二章 關鍵詞

自我意識、自我歸因、自戀、鏡子隱喻、界限意識、人生自傳、體驗、現象場、共情、覺知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