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帶火了這種思維方式,“第一性原理”竟還有這三層含義

第一次聽說“第一性原理”這個概念,是從企業家伊隆馬斯克在TED的一次採訪中得知。之後,伊隆在多個場合都有所提及,甚至還舉了一些例子來解釋這個概念。其中,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電池成本的例子印象最爲深刻。

由於伊隆的強大影響力,第一性原理這個概念也是瞬間火爆網絡,甚至被網友稱爲是伊隆得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最大祕密。

那麼,什麼是第一性原理呢?伊隆用“第一性原理”與“類比”做了個對比。通常來講,大多數人最愛使用的思考方式是類比推理,也就是在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之前,會先去看看別人是怎麼解決的,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細枝末節的改進。而第一性原理這種思考方式,強調的是挖掘出問題的本質,也就是從最基本、最底層的單元,用演繹的方式開始向上推導。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解釋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差別。比如說一個普通的廚師和頂級廚師,普通的廚師更喜歡從模仿大廚的食譜開始着手,認爲已經被公認爲好的食譜就是最終答案,任何其他嘗試都是愚蠢的,他們需要做的也僅僅是在大廚的基礎上,略微調整即可。這也就是類比的思考方式。而頂級廚師的思考方式認爲,要想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美味食譜,光從模仿別人是達不到目的的。甚至可以說,模仿也是有害的。這是因爲,一味地模仿會干擾、束縛到我們自己的想法,讓它成爲我們創造的一種阻礙。與其這樣,不如完全拋開前人給出的答案(食譜),直接從烹飪的最基礎知識開始思考,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實驗與反饋中,開始迭代、改進。

第一性原理的更深層次理解是什麼呢?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教授寫了一本書,專門探討這個問題,書名就叫做《第一性原理》。在這本書中,作者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第一性原理進行了說明。其中,不乏包含商業界、物理界、企業界的著名案例。

下面,我們談論其中的三點,也就是第一性原理引申出的三層含義。

歸納法謬誤:輕率概括、錯誤類比、連續性假設

我們熟知的推理方式有兩種,即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其中歸納推理得出的是大概率正確的結論;而演繹推理得出的是一定正確的結論。當然,演繹推理需要保證前提的正確性,這往往需要再次用到演繹,直至最初的前提是由歸納得出。

比如,我們熟知的三段論式演繹。

前提:所有人都會死。

由“蘇格拉底是人”,最終得出“蘇格拉底也會死”的結論。

這裏的前提“所有人都會死”就是歸納得出。

通常,歸納推理有枚舉歸納、類比歸納和假設歸納三種方式。但是,如果不加註意,我們常常會犯輕率概括與錯誤類比的錯誤。

比如:觀察100只天鵝和觀察10000只天鵝,得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一結論,可信度是不一樣的。觀察一個地方的天鵝和觀察均勻分散在多個地方的天鵝,得出的結論與可信度又會不一樣。這也就是輕率概括的錯誤。

再比如:拿火星與地球進行類比,就是一種相對科學的類比。但是,如果從瑪雅雕刻品似乎帶着頭盔,乘坐宇宙飛船,得出這是古代宇航員的雕刻像,就是一種錯誤類比。更可能的解釋是,這是一種期望與在含混中尋求清晰的感知錯誤。

在《第一性原理》這本書中,作者還提出了“連續性假設”這個概念。作者強調,雖然太陽在以前、現在都是從東方升起,因此未來太陽一定也從東方升起。但是,這種連續性假設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有時,在過去或現在有效的規律,在未來卻並不一定成立。

從衆心理與相信權威、相信傳統

從衆心理、相信權威、相信傳統分別代表着什麼?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語句”瞭解這類思維方式。

從衆心理:

“我看到的所有人都是這麼做,所以這麼做肯定是對的,我也應該這麼做。”

“我看到沒有人去這麼做,所以這麼做必定是錯的,必將導致失敗。我應該放棄這種做法。”

“我看到大家都是這樣認爲的,因此這個想法肯定是對的,我也應該這樣去想。”

相信權威:

“史蒂芬霍金這樣說過,霍金可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因此他不會錯,他說的一定是對的。”

“某某專家說過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我應該相信他,按照他說的去做,因爲專家代表着權威、可信。”

相信傳統:

占星術存在了這麼久,這麼多人相信它,因此它一定了不起,一定是對的。”

“每次感冒,母親都會熬雞湯給我喝,病也很快就好了。因此,喝雞湯對治療感冒是有用的。”

這些現象說明,我們的想法與行爲,總是會受到權威人物、周圍人羣、組織、長輩、傳統做法等等的影響。心理學家也試圖對這些現象從進化、基因等角度給出瞭解釋,這是由於古人生活在等級分明的權力結構中,而追隨領袖、模仿周圍人,往往是最簡單、最容易的做法。

第一性原理與多元思維模型

第一性原理是從最基本、最底層的單元,用演繹的方式向上推理。那麼,哪裏是最基本、最底層的單元呢?哲學家小西奧多·席克給出的答案是物理學。

在小西奧多看來,分析一件事情是否可行,最先應從物理和邏輯着手。任何一件事情,如果違反邏輯規律,那麼它就是邏輯上不可能的。而如果這件事情違反了科學規律,那麼它就是物理上不可能的。還有一種東西,既不違反邏輯,又不違反物理學規律,但我們依然沒有實現它。那麼,最大可能就是這件事情屬於技術上不可能,它已經超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能力範圍。

演繹即邏輯,物理學也確實是最可信、最基礎、幾乎可以說是最正確的思考模版。但是,這個星球上真正懂得量子力學的人少之又少,我們普通人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瞭解與學習前輩在物理學領域留下的重要理論、治學方法與思維方式。

物理學的確重要,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也確實更爲複雜,我們很難通過只學習物理學解決一切難題。爲了不讓自己變成故事中的那個”鐵錘人”,查理芒格提出了“掌握重要學科中的重要理論”這個觀點。

在芒格看來,數學、物理學、工程學、化學是四門最重要的硬科學,而生物學、經濟學、心理學、統計學則是比較重要的軟科學。

而這些重要學科中包含諸如數學的複利模型、物理學中的臨界質量模型、工程學中的冗餘備份模型等等,都值得我們學習。

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這些都可以作爲我們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的起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