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最好、寧願不做,還在飽受完美主義之苦?6招教你走出怪圈

1994年,涅槃樂隊的主唱科特·柯本寫下了一封遺書,隨後飲彈而亡。雖然關於柯本的死因尚有很多爭議,但從他的遺書中我們不難看到,柯本生前一直深受完美主義之苦。

柯本寫道:“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在每次登臺前都該打卡。我已經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去喜愛這一切了。我的確喜愛它,上帝,相信我,我喜愛它,但我真的感覺還不夠。”

完美主義,一個令多少人頭疼的問題。“如果不是最好,那我寧願選擇不做。”這句內心獨白又不知被我們重複了多少次。如何走出“完美主義”的怪圈,在《如何成爲不完美主義者》這本書中,作者斯蒂芬·蓋斯給出了答案。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對“完美主義”心理一探究竟。

一、完美主義的三大標準

你是否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1、下班回家太晚了,身體還略微有些疲憊。這時你發現運動服竟然忘了洗,心裏想健身房肯定去不成了(誰會穿着不舒服的衣服去健身呢?),在家又沒有健身器材,況且還容易吵到樓下,今天就不鍛鍊了。於是,鑽到被窩裏看起了電視。

2、準備開始工作,突然發現桌面太亂了,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收拾完的,心裏頓時覺得很煩。這時又感覺自己肚子還有點餓,自己的專注狀態也不是很好。心想算了,還是先玩會手機放鬆一下吧,於是默默打開了視頻軟件娛樂。

3、今天需要完成50個俯臥撐,但做了兩個後,覺得胳膊沒有一點力氣,肯定是完不成目標了。心想今天就算了,等到明天狀態好了,再補齊昨天的,一次做夠100個。

如果上述情況你全都有,那麼恭喜你,你完美符合了完美主義的三大標準,有着典型的完美主義傾向,是所有飽受完美主義之苦大軍中的“幸運”一員。

那麼,完美主義的三大標準是什麼呢?在《如何成爲不完美主義者》這本書中,作者將其概括爲完美情境、完美質量和完美數量三大類。

1、完美情境

完美情境通常體現在地點、時間和資源三大塊。比如第一個例子,你爲自己找了無數個不去鍛鍊的理由,無非就是覺得現實中的條件並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標準:覺得在家運動不方便了;覺得時間太晚運動不好了;不穿運動服鍛鍊不舒服了等等。

2、完美質量

完美質量,就是一定要達到自己心目中的專注狀態。像第二個案例,主人公就是覺得肚子餓、桌面不整潔、心情煩躁等因素,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專注水平,即使工作也達不到完美的工作質量,於是索性開始拖延。

3、完美數量

完美數量當然就是指達到心目中的數字標準了。像第三個案例就是把50個俯臥撐當成了完美數量,如果達不到,就選擇一個也不去做。

不管是完美情境、完美質量,還是完美數量,都可以概括爲一句話,那就是脫離了對現實的準確認知,從而對自己有了過高的期待。

如何避免這類情況再次發生,走出“完美主義”怪圈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現實世界和真實的自己有充分的瞭解,從而不再因信息不足和過度樂觀而抱有過高的期待。正如投資家瑞·達利歐給年輕人的建議:“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擁抱現實,並應對現實。”

二、完美主義的優勢、後果,以及根本解決方案

完美主義一定就是不好的嗎?並不能這樣說。很多音樂家、畫家、藝術家、企業家都具備完美主義特質,甚至也一度被人們認爲是他們得以如此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可否認,完美主義確實會帶來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它會激勵人們追求卓越,讓人們能夠整潔有序的推進計劃。但有時,完美主義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結果。比如令人們感到糾結、焦慮、易怒、擁有負罪感,從而拖延、不行動、自暴自棄。

想要擺脫完美主義,並不是一定要走向完美主義的反面,對所有事情都抱着無所謂的態度,成爲佛系青年。而是要根據現實情況,對完美主義做出一定的妥協,成爲一個“實用”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通常會帶來不行動和負面情緒的結果,那有什麼根本解決方案嗎?

很多人會說,用意志力讓我們重獲動力,從而擺脫負面情緒。也許有時你會成功一次、兩次,但它並不會總是奏效。這是因爲,當我們內心強大而專注時,意志力會戰勝情緒。然而,我們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需要消耗大量的大腦能量,令我們疲憊不堪。因此,過度依賴意志力,將會是非常困難的。

幸運的是,我們有更好的方法來戰勝情緒,那就是行動本身,或者說低標準的行動。情緒會激勵我們採取行動,但同時,行動也會讓我們產生特定情緒。當我們因“完美主義”不去行動和產生負面情緒時,往往是因爲過高期望造成缺乏足夠的動力。但採取低標準的行動,則不會讓我們再有任何藉口,這樣做不僅會讓我們的內心和身體很快適應,還會因行動本身不斷改善我們的負面情緒。

三、擺脫完美主義的解決方案

如何擺脫完美主義,通常有如下幾個解決方案。

1、認清現實、認清自己,不要因信息不足和過度樂觀對自己有太高的期待。(前文所述)

2、降低行動標準,從實現宏偉目標中分化出的力所能及的小任務做起。比如,如果你想要寫作,那就從每天寫1個句子,寫1段話,寫500字做起。如果你想要體育鍛煉,那就從每天做1個俯臥撐,5個俯臥撐,10個俯臥撐做起。(前文所述)

3、關注過程,看淡結果。將注意力放在眼前正在做的小任務,能夠讓我們更加專注,不會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中。

4、接受可能會發生的失誤,不必過於擔憂。現實世界本身就充滿着不確定性,對於可能出現的任何負面結果,我們都不應該充滿恐懼,而應主動接受。

5、不要考慮沉沒成本,對失敗耿耿於懷。硅谷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失敗的不夠多,那說明你還不夠創新。科學家、企業家對待失敗的態度,纔是對現實世界的準確理解。

6、必要時調整預期,擁有冗餘備份。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只有一個計劃,而是要做好多個方案的準備。這是因爲,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我們不可能永遠期待自己能夠順利、有序、高效的推進,必要時實行標準稍低一些的替代方案,也不失爲一個好的辦法。

四、結語

很多時候,我們不應該考慮“如何完美的完成任務”。相反,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狀態不佳時,也能順利推進,達到80%的完美。

接受我們不完美的思維、不完美的決定、不完美的行動、不完美的改變、不完美的成功,在《如何成爲不完美主義者》這本書中,你會體會到“不完美”也能帶來諸多好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