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季 21|惡劣的環境只有“惡”嗎?

惡劣的環境只有“惡”嗎?

按照常規來看,舒適的環境會更受到人們的追捧,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相比起順利、舒適來說,每一個人大概在成長中,都避免不了遇見這樣那樣的苦難。面對苦難,我們該怎樣做呢?

當然,在不好的環境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的別人的不好、環境的不好,因爲幾乎沒有人認爲自己是有錯的。當一個人處在不好的環境中,他們只會認爲是別人“有眼無珠”亦或“不識英才”。的確,自古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說法,但是反過來想,在惡劣的環境中也沒有什麼不好,有時候恰好是一種歷練。聰明的人總會在惡劣的環境中站得更穩,而對於那些在不好的環境中無法站立的人來說,就只剩下抱怨亦或逆來順受,這樣的人,即使把他放在溫室中,他一樣也會抱怨。

常常也有人爲我打抱不平,勸我換個環境,可是,我是一個柔弱小女子,大環境豈是我能夠周旋的?我做能做的就是努力去適應上天給的這一切,努力爭取,順勢而爲,不去強求。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公平的,給你了惡劣的環境時,也許是因爲前面走得太過順利。當然,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更是一種考驗,經受住了,自己會越來越強大,經受不住,那會最終被苦難吞沒。

“萬物負陰而抱陽”,人們都喜歡在“陽”的世界裏活動,在“陰”的世界裏就會有不良的情緒產生。就如喫飯,幾乎多有人都喜歡喫精細的糧食,但是攝入粗糧不足,人身體內部的抵抗力就會減弱,同時伴隨着消化能力的下降,如此,身體就會生出各種各樣的病症來,如現在糖尿病就是典型的“富貴病”。精細的糧食別看它有營養,但營養過剩也不是什麼好事,《道德經》老子所言: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凡事適可而止,不可太過,過了物極必反。估計未來人類在好長一段時間面臨的困難是由於“營養過剩”而引起的各類健康問題。所以,人體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攝入一些粗糧或者營養價值不是那麼豐富的食物,來達到刺激身體的目的,從而讓身體各種營養趨向平衡。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倘若人體每天都要攝取過多的營養,那麼這個人未來會成爲什麼樣子呢?這簡直是自取滅亡。所以,只有適當攝入粗糧,刺激身體器官,才能提高身體的生存能力。人,千萬不要爲了貪圖“五味”,而傷害到自己的身體,但大多數人又都在這樣做着。他們大多本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以及“及時行樂”的生活理念,因此,身體自然也就會折射出各種各樣的症狀,凡事一定是有因果聯結的,有什麼樣的因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

一個人處在惡劣的環境中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也許大多數人會說,當然是壞事了,沒有人想待在“暴風雪”中。的確,如果有選擇,估計所有人都會選擇溫良舒適的生存環境,但這樣的環境容易消磨一個人的意志。相反,在惡劣的處境中,人們通過與各種困難搏鬥,從而歷練了自己的生存能力,有句話講得好“人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的確,大多數優秀的人們幾乎都有過“飽經風霜”的日子,幾乎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

在惡劣的環境中反而更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因爲在惡劣的環境中,可以造就一個人多種優秀的品質。聰明的人會把惡劣的環境當成滋養自己成長的營養。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這樣說: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如果沒有生活中的這些“苦難”來考驗,或許現在就不會有這些成績了。

因此,惡劣的環境後面,不僅僅是“惡”,善惡相隨,從某種程度來說,剛好是激發一個人生命活力的“契機”。能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屹立不倒,將來就會擁有蒼松般堅韌的品質,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惡劣的環境何嘗又不是另外一種成全呢?

2021年1月19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